基于“中庸之道”的商业智慧

标签:
中庸文化 |
分类: 商业智慧和知识变现 |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旨在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团体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张真诚守信、勤劳朴实、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把握火候、适可而止、顺应天时、天人合一、和合共生,不干无把握之事,是几千年来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所崇尚的最高修为,适用于世间万事的所有场合,当然也包括商业活动。
本文选取几个有商用价值的观点略加剖析。
1、真诚守信
关于“诚”,《中庸》里是这样描述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意思是说追求真诚应该是做人的原则,做到了真诚,就成圣人了。在现代商务活动中,做到了诚实守信,你想要的结果就可以“不思而得”。
在古代,做到“诚”是对人的最高要求,但在现代商务活动中,做到“诚”是对商人的最低要求,因为不诚的商人将会处处碰壁。
《中庸》有语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是说如果感觉自己愚笨,那么别人用很小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就要用很大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在从商的老板中,有的人知识水平高,能力强,社会资源多,起步可能就快些,但有的老板综合条件可能差些,发展就会慢些。但是,如果勤奋程度超过别人十倍、百倍,就一定能快速发展起来。
《中庸》有语云: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处于上位的人,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的人,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企业都是分层管理的,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即使是同一级别,也会有工种、工序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工种的员工,也会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比如理解差异、速度差异、工作质量差异等,所以,一定会存在先进与后进的区别,无论在什么职位,做到“正己”而不苛求别人,团体才会和谐,否则就会有怨天尤人的负能量产生。
《中庸》有语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恰到好处地把握中正的原则,行事处世有度;小人之所以背离中庸,是因为他们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主观武断,没有准则,无所顾忌。
在企业中,需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地方很多,比如,员工奖惩要适可而止,产销衔接要恰到好处,重大决策要把握火候,产品定价要适中,投标价格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都会失掉中标资格,等等。
请关注中庸商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