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是否思考

(2012-11-28 21:58:14)
标签:

教师

追求

教育效果

关注

学生思考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4/mw690/55c7e4f8ncf8e809db6ed&690

    今天,有学生向我揭发他人抄袭作业。虽然我知道这是在学校生活中无法杜绝的现象,但是不让其蔓延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倘若大张旗鼓地在班级追查并严肃处理,或许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却未必收获最佳的教育效果。想起上午正好有其他班主任和我探讨此问题,便决定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回去思考并于次日给出应对的方法。

    坐在家中,我不知道学生明日会给出怎样的答案。然而,我清楚的是,哪怕学生的回答还显得很稚嫩或偏激,只要大家都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收获了教育效果,更能够为日后逐步解决问题奠定思想认识基础。由此延伸,我则想到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习惯于固守传统的做法,或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阐释在学生而言早就烂熟于胸的道理(大约从上学起,学生就知道不能抄袭作业),或是以外在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去行事,遇着个别不服管教的学生还有可能操起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至于效果如何,全在于教师本人是否满意。

    没有思考,被动地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依我多年的从教经历来看,学生或许能够暂时克制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旦出现教师管理上的松懈或教育重点的转移,曾经的问题恐怕还会再度浮现,到头来只能是让教师疲于奔命。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文中提及一位被校长树为典型的教师,竟然在一年中对一个孩子进行了多达120余次的家访,凭常理判断就知道这已经干扰了人家正常的家庭生活,我不清楚这位“模范”教师为何不去想一想,自己的教育有没有触动学生稍加点滴思考,倘若有的话,也不至于如此这般损人不利己。

    一年之中竟然对学生家访120余次,这位教师其实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虽然,这只是教育界极端的个案,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也值得我们警醒。满足于学生在自己眼前当面认错,抑或是习惯于学生在自己面前俯首帖耳,当然不像那位教师行事荒唐,却无什么本质区别,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教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顾着追求自己的教育是否酣畅淋漓,而不在意学生是否由此触发了深刻的思考,而没有学生触动内心的思考,一切的教育效果不过是表象罢了,依然还会出现王晓春老师提到的担忧,“学生犯下错误,只知承认错误却不思考为什么会犯下错误,那么,学生承认错误就是只是让老师消气而已,实际上很可能是下一次气死老师的前奏”。

    我说你听,甚至机械地记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需要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灌输,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初高中阶段,简单地依靠单向的教育和管理,就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恐怕有一厢情愿之嫌。我亦是普通之一线教师,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教育理念,但有一点必须提醒的是,欲追求理想的教育效果,请务必想法设法触动学生开启自己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