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55c7e4f8nb49997fe87c7&690
12月20日《北京晨报》载:明年,北京海淀区将在各中小学全面推行“家长是否规范停车与学生德育考核挂钩”措施,以解决接送孩子时段学校周边违章停车问题。再过些许时日,想来我们便可以看到北京海淀区的这一特别举措收到立竿见影之“成效”,毕竟家长任谁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让孩子惹祸上身,哭哭啼啼回来和自己闹还真不好对付,由此家长变得中规中矩自然顺理成章。可不得不说的是,因为家长之错殃及孩子受到责罚,这一做法既涉嫌为强化教育管理而恣意“劫持”亲情,也折射出今天的教育被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作为教师,我清楚地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校周边接送孩子的车辆与日俱增,违章乱停乱放现象着实让人头疼,甚至还有极个别素质低的家长百劝不听,既影响校园周边秩序,也带来交通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同样存在的问题,我校一则通过在学生大会上公开宣讲,希望他们回去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二则在全校性家长会上统一提出建议,恳请他们不要因为方便自己而侵扰他人;三则对于极个别不自觉的家长,由学校值班领导和保安上前批评指正。当然,必要时请交警部门定期整治也不可或缺。正因为上述举措的多管齐下,效果未见得怎样卓著却也至今平安无事。
北京海淀区考虑的是彻底根治,这本无可厚非,但推出的创新举措却是株连蔓引,实在称不上有多高明,充其量不过是“家长犯错,借惩罚孩子逼其就范”,或许真的从此就一劳永逸,然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怎么也无法回避,一是学生因他人(家长)之错受到牵连,委屈甚至愤懑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反应,其结果则必然是导致和家长、学校、老师情感上的对立,家庭教育也罢,学校教育也好,在他们心目中何来威信可言?二是家长因自身犯错却导致孩子在校受到处罚,未必就能引起他们的深刻内省,反而激化与学校、老师的矛盾,设想一下:没有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配合,教育又怎能硕果累累?三是教育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如今却将交通管理这样的社会责任大包大揽,既助长了职能部门的懈怠和不作为,也难免被人笑话为多管闲事,而当这样闲事越管越多之时,还哪有更多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有人对此事评论道,“建立一种说一不二、让学生和家长望而生畏的强权地位,当然让学校感觉很过瘾,但强势也终将使教育的品质一落千丈。这种丧失了公信力的教育,又能让谁放心和服气呢?”虽有言过其实之处,却也值得教育警醒和防范。
古语有云“一人做事一人当”,法律也有“罪责自负”的原则,校园周边因家长车辆乱停乱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我们必须清楚过错在于那些违规的家长,对他们无可奈何却想起株连看似有关实则无辜的孩子,如果这是外界强加于教育身上的任务,说明我们的社会离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如果这偏是教育自告奋勇积极担当,那真的让人无话可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