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55c7e4f8nb15df9150da7&690
《华商报》载:
11月8日,西安市临潼区火车站小学140余名学生和老师,被迫搬离原先的校址。小学原校址已被姜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安置指挥部换上横幅,并在教室内办公、居住。从记者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如今的孩子们只能光线很暗的“大房子”里读书学习,虽说这所小学也在拆迁范围内,整体搬迁终究是迟早的事,但凭什么征用学校以方便自己的办公,却是所谓指挥部不得不认真回答的问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来都是当政者自诩重视教育的宣传口号,可真若请他落实于行动上却未必心甘情愿,更有甚者不惜牺牲学校和孩子的利益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安置指挥部,便是摆在大家眼前活生生的实例。如果放眼更广的范围,积极配合房地产商开发楼盘而草率地整体搬迁学校,恐怕绝不是什么个案。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总也没弄明白口口声声“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那些“人民公仆”,何以忍心让无辜的孩子为“顾全大局”而作出牺牲?
曾经书声琅琅的教室被清空,偌大的地方只摆上三两张办公桌,显得那般宽敞无比,而孩子们的处境则是“院子很窄,且到处是水迹,除了校门附近有两张水泥乒乓球桌外,几乎没有供学生活动的空间。在六年级教室,学生们告诉记者,前几天因下雨教室后侧排水管道还出现漏水。现在的学校比以前小多了,我们都没地方玩……”此情此景,却丝毫动摇不了指挥部领导鸠占鹊巢的坚强决心,甚至还没有忘记尽可能在醒目的位置挂上“姜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安置指挥部”横幅与标牌,充分说明在当地领导的以目中,现实的政绩永远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来得更为重要。
古人尚且明白“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偏贵为指挥部的领导不愿记住这样的话,或许他们能够给出诸多“合理”解释,一则在醒目的位置办公,既方便来人办事和正常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二则学校和孩子只是暂时委屈,将来迎接他们的一定是高规格高标准的现代化新校园;三则和过去空调电脑齐全的办公条件相比,如今栖身空荡荡的教室,已经算得上为人民利益在奉献和牺牲等。可他们不清楚的是,除非遭遇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才可以征用正在使用中的学校,哪一朝哪一国也没有领导为方便自己办公就武断地征用学校,如果依《教育法》规定而言,“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姜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安置指挥部得以顺利入驻学校,恐怕得益于当地政府背后的首肯与支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句话不应该成为应景的说辞。作为最普通的一线教师,看到孩子在昏暗狭窄的地方学习和生活,总有一种悲凉涌上心头,建议西安市临潼区深入现在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深入调研,体会一下孩子们的痛苦与无奈,如果原校址还未到需要拆迁的时候,可否考虑让孩子回到他们熟悉的校园和课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