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55c7e4f8n9c67f2396c68&690&690
读梁恕俭老师的文章《这样的名校值得称道吗?》,方知教育界竟然有这样一所让人疑惑“是民办还是神办”之学校,不禁让我想起黄宏在春晚小品《“聪明”丈夫》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自从得了精神病,整个人就精神多了”,套用在这所全国闻名的学校身上,似乎可以很给力地说“自从患了管理中毒症,整个学校就成了管理名校”,还因此引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当然不能否定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如果只是单纯借助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的管理,将学生训练得诸事皆惟命是从,便飘飘然以名校自居,且不说这样的名校是否值得称道,我甚至认为其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向管理要效益”,出处应该来自企业,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被移植到了教书育人的学校。毋容置疑,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教育教学均需要加强管理,但不得不说的是,学校之神圣使命在于培养人,且终极目的为“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梁恕俭老师提及的这所名校里,上至校长下到教师,完全无视课程改革应当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习惯于操起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的管理手段,以期将学生管理到如部队般的整齐划一,结果当然如他们所愿,正如梁恕俭老师在文中描述了学生去就餐时的场景,“出了教室,依然排队,鸦雀无声,井然有序,学生个个跟木桩似的向餐厅走去,就差踢正步和唱红歌了。”我为学生被训练到如此机械呆滞感到悲哀。
校长和教师罹患管理中毒症,其突出表现在于见着学生就要管,从学习态度到考试成绩,从环境卫生到作息纪律,从着装发型到走路姿势,可谓事无巨细,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确实存在出格之处,施加严格管理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梁恕俭老师文中提及的这所学校,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已经异化为用强制性的标准加以约束,甚至对学生说话都采用的是说一不二方式,诸如“给你两分钟”、“五分钟内必须完成”等。而我想提醒的是,这种完全指望通过外力对学生施加的管理,其本质是对学生的绝对控制,有一种“推着人走、拉着人走、逼着人走”的味道,单纯地依靠这种力量难以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对于这样一所身患严重管理中毒症的名校,作为普通教师,我还有疑问不得不提,军队严格的纪律依靠“军事法庭”提供强制性保证,正所谓“军法如山”,而在学校推行军事化或准军事化管理,一旦出现学生违反管理的情况,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处理?难道也对学生操起严刑峻法,抑或是如部队般关学生的禁闭?梁恕俭老师在文中未作这方面的交待,但可以想见的是,能将学生训练到走路吃饭都不敢作声的地步,恐怕体罚或变相体罚手段一定不会少,还有可能花样翻新,惟独缺少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爱。倘若果然如此,用非教育的手段打造出来的“名”校值得称道吗?答案不言自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