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news.com/hr/news/2010/04-13/U98P4T8D2222254F116DT20100413112957.jpg
据美国《侨报》报道,全美各地学生遭受同侪霸凌的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近年网络影片和照片开始盛行,许多同学间霸凌的真实情况才得以被媒体大幅地披露,日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更制作了一系列反霸凌的专题报道,希望让所有家长及学生正视霸凌可能对遭欺负者造成的严重后果,纽约布鲁克林地区华裔新移民学子众多,许多当地的华裔学生也不讳言地表示,很多时候华裔仅因自己的族裔背景,就成了同学霸凌的对象。曾几何时,美利坚的教育备受国人推崇,仿佛这里的校园尽皆学生的天堂,且不知“美国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的报道,能否敲醒盲目崇拜的心灵?身为小城之一名普通教师,自然无缘亲历美国校园霸凌事件,也无意展示可能被人批作是“酸葡萄心理”的肤浅认知,惟愿通过文字表达由此想到的点滴感悟,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校园霸凌是一种有明确意图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对比明显不对等的学生之间。校园霸凌作为校园暴力(存在显性和隐性之分)行为,它不仅表现在被霸凌的学生长期遭受欺压,而且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上,据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界定,校园霸凌主要有如下四种:暴力霸凌(肉体上的欺凌行为)、言语霸凌(辱骂、嘲弄、恶意中伤)、社交霸凌(团体排挤、人际关系对立)、网络霸凌(以手机简讯、电子邮件、部落格、BBS等媒介散播谣言、中伤等攻击行为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校园霸凌事件总会给学生带来诸多的消极负面影响,严重者会毁掉学生的人生,而且,受到校园霸凌欺压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情绪问题、课业问题,实施校园霸凌的学生也会因此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如果校园霸凌事件频发且不加控制,终究败坏校风和学风,长此以往,势必引发学校的整体堕落。
美国校园霸凌事件见诸报端,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幸灾乐祸,因为人家正在反省并自纠,以相当关注校内族裔和谐的布鲁克林大卫布迪中学中学为例,虽然校内并没有传出严重霸凌事件,但近年来仍力推“校园霸凌预防计划”,该校特别邀请反霸凌专家何利冈(John
Halligan)在校内进行反霸凌专题演讲,希望协助学生和家长远离校园霸凌的威胁。依愚之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认真面对自身存在的校园霸凌现象,而不仅仅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暴力霸凌上,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从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以大欺小到学校附近的敲诈勒索,从学生中存在的以生理缺陷叫人绰号到为日常琐碎小事辱骂他人,从班级内部小团体盛行到双有生抱团横行校园,从百度贴吧里的污言秽语到上传暴力不雅视频至网络,无不昭示着校园霸凌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受损的将不仅是学校声誉,更有可能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是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校园霸凌看似主要发生在校园,也有少部分可能发生在校外,但深入追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和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充斥血腥暴力和恶性竞争的影视作品、书刊杂志,潜移默化之中催生着孩子们形成非正义的价值观念;铺天盖地的“复仇”之类宣传、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环境、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状况,也给孩子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上梁不正下梁歪”,行为品质低下的父母往往培养出在校园内外惹事生非的子女,即使父母本身并不存在人品方面的问题,代沟、溺爱、留守、离婚等家庭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到子女的健康成长。至于学校是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答案无疑是确实的,素质教育不知被喊了多少年,应试教育依然是扎扎实实,我一向认为“孩子只要肯读书,什么事情都好办”,可现实的情况是分数竞争正在造就越来越多厌学的孩子,再加上屡禁不止的体罚和变相体罚问题,也导致一些学生身心受伤,此类学生的失败感和受挫感与日俱增,既然书都已经没办法继续读了,又怎会不去惹事生非呢?当然,我们也不得不说,热衷于校园霸凌的学生,多少也有自身疏于自我约束和不思进取的毛病。
校园霸凌恐怕是全球教育界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媒体曝光此事,对我们而言,实则是一次极有益的提醒。但愿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能认真审视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校园霸凌现象,既要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更要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让霸凌现象能够远离校园和我们的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