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55c7e4f8g946f9e98fa27&690&690
虽然久居学校之中,却是通过马未都先生的博文,才知道教育部要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
2+1”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让中小学生掌握两门体育技能和一门艺术技能,搜索央视有关报道,证实确有此事,且呈“箭在弦上”之势。很不凑巧的是,今天又在网上读到另一则新闻,题为《中学生不愿在公交车上让座称比老人更累》,缘起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面对网友的众说纷纭,“我不学习能行吗”(估计是当事学生之一)奋起反驳说:“我不是不想让,我有时太累了!每天学习到大半夜,早晨五点就得起来。除了睡觉,眼睛一睁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们来拎一拎我们背的书包,有一二十斤!两手空空什么都不拎的老人,早锻炼的时候,劲头比谁都大,我为什么要给他让座?”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当然不能质疑教育部的文体大国梦,也不能公开支持学生在面对老人时不让座,但如果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却发现梦想和辛酸竟是无比的水火不相容。
据称,球王马拉多纳此番中国之行,感慨13亿人口没有理由踢不好足球。老马不了解中国的足球圈已经烂到了怎样不堪的境地,一桩接一桩的弊案不断地浮出水面,也不清楚中国的孩子鲜有闲暇驰骋在足球场上,更多的时候是背着沉重书包行走在上学和放学路上,还有没完没了兴趣班和课外辅导,所以,对于老马的感慨我们完全可以不必放在心上。“要从娃娃抓起”,是一句非常响亮的口号,放在任何领域都让人觉得很适用,教育部自然拿来服务于成就文体大国梦上,设想一下,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人人皆能掌握两门体育技能和一门文艺技能,何愁届时我们不能以文体大国之形象展示于世界的面前?成功举办一次奥运会和世博会则大可不必再被人们津津乐道。也许有人会担心“如今孩子的学习已经不堪重负,文山题海让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掌握什么文体技能”,这其实是典型的说外行话,在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只要教育主管部门以考核的方式将文体技能折算成分数计入中高考总成绩,任学生和家长哪怕再有怨言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学习之余拖着疲惫的身体也得“奔跑跳跃和吹拉弹唱”,否则,“分数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可不是闹着玩的。
马未都先生在文章中说,“体育与艺术是个修养,可以引导孩子去喜欢,慢慢提高素质,但真不能一刀切,让孩子们个个都会,尤其不可能个个都
2+1。”虽然马先生不是教育中人,却实实在在地说出了符合教育规律的话,尤其是在孩子被逼着不得不“献身”学习的今天,很多孩子难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放假和节日,更甭提一周一度的双休日,这样的时间基本都是被耗在没有尽头的学习上,因此,别看他们正奋笔疾书着,有时恐怕写下的不全是知识,而极有可能是满纸辛酸泪。我是普通教师,有理由相信教育部最能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深刻了解教育现状,绝不会把“文体
2+1”办成教育领域的形象工程,更不会无端给学生和教师平添负担,只想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出发,微弱地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就“文体大国梦”和“满纸辛酸泪”而言,应该下大力气解决好孩子的乐学和学有余力问题,只要孩子不被整天禁锢于学习之中,学习的目的不被分数所“绑架”,学习之余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社会能够提供众多的运动和艺术场所,纵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用行政命令去推动,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去玩,说不定在这样的玩中就造就了体育健将和文艺新星,果然如此的话,文体大国的梦想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没有掌握两门体育技能和一门文艺技能,至多会被人嘲笑为素质不高,却未必就不能过日子,倘若此时在街头来一次问卷调查,恐怕成年人中能同时拥有三门技能的并不多,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有可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苛求中小学生必须具备,其实倒也未必是坏事,说不定还有助于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品质。可不得不说的是,在没有办法解决孩子在学习中“满纸辛酸泪”的情况下,以至他们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去学什么文体技能,却欲用考核的方式逼迫着必须学习和掌握,则一定会让我们见证马未都先生的担心,“如果考核,许多中小学生从此再无好日子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