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55c7e4f8g9161dff0b306&690&690
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说到某教师喜欢批评学生,大家总不免要皱起眉头,而提及某教师勤于表扬学生,大家则自然会微微颔首,仿佛对教师而言表扬比批评更符合师德之要求。其实,表扬也好,批评也罢,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存在谁更符合师德要求之说,有时,例行公事的表扬没有任何意义,醍醐灌顶的批评却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无奈人的本性中都有根深蒂固的被赞扬和被肯定的需要,而“良药常苦口,忠言多逆耳”,于是,难免导致表扬比批评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这一点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愚以为对学生表扬应源自真情,批评则必须控制在理法范围内。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乃盛极一时的教育口号,据称它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其支撑的理论是大家熟悉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身为普通教师,我当然不会也无法否认表扬的育人功效,也认为它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非常有必要,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公开场合中对学生的正式表扬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非正式场合下对学生的私人表扬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但如果有人视表扬为灵丹妙药,以为在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用之就会无往而不胜,只好向其多泼些“冷水”。就我个人的教育经历而言,深感对学生的表扬不一定都能催其发愤向上,批评也不一定全然使其意志消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自己手培养出的多位全市中考成绩前三名学生,我都没有刻意地常表扬他们在学习上的卓而不群,之所以如此,一则不愿意置他们于被“捧杀”的境地,避免滋生过分自满的心理,二则担心他们在学生中因此招致无谓的嫉妒和讽刺,相反,对于一些能够取得点滴进步的所谓“后进”学生,我倒没有忘记适时给予各种形式的表扬,私下里也常就他们哪怕是认真完成作业而肯定几句,多少提升了他们在集体中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表扬虽好却不可迷信,在发自真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使用之应当成为教师的基本功。但不得不提醒的是,在今天的学校生活中,就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教育手段而言,我们既要注意防止“棒、棒、你真棒”之类的表扬泛滥,更要纠正在不少老师存在“批评手段日新月异,表扬形式乏善可陈”的毛病,因为在这些教师脑中根深蒂固的是“问题意识”,眼光只盯着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学生表现稳定和风平浪静视为理所当然,既为正常现象便认为犯不上花费唇舌去表扬什么,而学生中一旦稍有越雷池半步的事情发生,则完全不顾及孩子正是通过“犯错——改错”的轨迹以实现自身进步与提高的,习惯性地操起名目繁多的批评甚至惩罚手段指向学生,纵然上演“全武行”也在所不惜,正所谓“明于知瑕而暗于知瑜”。其实,这种“消防队员”思维在我身上也存在着,一次,我批评某学生为什么上课总不能遵守纪律,他却颇有底气地说:“我在很多时候都是守纪的,只不过我守纪的时候老师您没有注意到罢了。”闻听此言,让我一时哑然,并由此反省自己不该总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但愿大家能从中得到些许有益的启示。
孩子需要被表扬,对于教师而言,遇着孩子确实应该表扬时,就一定要发自真情地不吝惜赞美之词,切忌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受愚弄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将表扬简单化和表面化,多年说的表扬话语总不外乎“学习努力、听课认真、劳动积极、关心集体”之类的老一套,要有学生乐于接受的创新内容和形式,否则,这样公式化的表扬虽一时有效却终究要被学生所厌倦;而对于学生中犯下的错误,该批评的就要按章办事,义正辞严而无须遮遮掩掩地闪烁其词,当然,不得不提醒的是,批评不能以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为代价,要力求做到合理合法。总之,教师惟有“表扬发乎情,批评止于理”,才能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也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