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作业师先做”,治标未必真治本

(2010-09-15 13:31:21)
标签:

学生作业

教师先做一遍

减轻学生负担

缺乏统筹

治标却不治本

教育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6/middle/55c7e4f8g74d3c32f417f&690&690

    中新网宜宾9月14日电:因为在暑期的调研中发现,学生家庭作业数量与质量不均衡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长期存在机械性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真正减负和逻辑分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四川省宜宾市的女学街小学近日首创“学生作业教师先做”新举措,让50多名语文、数学等任课教师每天在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之前,先抽空把拟布置的作业做一遍,以此根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等情况。初读新闻报道,犹在庆幸学校终于以实际行动解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可静下心来仔细揣摩,还是觉得这样的做法经不起推敲,更谈不上作为成功经验加以普遍推广,于是,难免让人怀疑此举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上治标却未必治本。

    客观地说,四川省宜宾市的女学街小学推出这一“新政”,初衷堪称善良和美好,毕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虽被空喊了很多年,却难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效,尤其在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该校率先行动确实让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意。可不得不说的是,教学本身有其内在规律和行业特点,简单地以行政命令逼迫教师提前将欲布置的学生作业先行做一遍,以为就可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之功效,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如该校负责人所言,“让教师真正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更加了解作业的难易、数量以及作业设置的科学性,及时改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取舍一些简单重复、机械的作业题,提炼出一些题型好、考点全面、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作业供学生完成”,还是具有理想化的色彩,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身为普通教师,我当然赞成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谈不上有资格在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惟想请教该校领导五个问题:一是教师将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先做一遍,是否要交给领导批改?不知领导能否腾出空来一一批改?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障措施,会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甚至有教师根本不愿意去认真完成这样的作业;二是依专业教师的学识水平去完成小学生的作业,应该不算难事,也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但学生所需花费的则有可能是这样时间的很多倍,但不知该怎样估算?因此有没有可能出现“教师认为小儿科,学生却焦头烂额”也未可知;三是任意一门学科的教师需不需去完成其它学科的作业,如若不做又怎知学生完成作业共需多少时间?四是从报道中没有看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统筹学生的作业量,依然保持的还是教师之间各自为阵,这在小学阶段因为科目有限可能不会出现“撞车”现象,如果是初高中阶段则难以避免;五是学生课业负担重向来是老大难问题,建国几十年仍未找到好的破解之术,“让教师先抽空把拟布置的作业做一遍”,是否就真的能化解此难题尚处探索之中,此时就以“灵丹妙药”自居而昭告天下,未免有些心太急。

    说句良心话,拽学生直入文山题海和对学生作业层层加码,并非所有教师的本意,实乃日趋激烈的应试竞争之需,多少带有情非得已的味道。在这种恶劣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之前,四川省宜宾市的女学街小学谋划怎样根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值得大家热情肯定与支持,但武断地认为“让教师先把作业做一遍”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是让人觉得学校领导的思维过于简单,特别是在效果有待检验的情况下,就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一时让我辨不清这是在创新还是在作秀,也不敢批评学校领导把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责任全部推到了教师身上,至少我怀疑仅凭此举对破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还是治标未必真治本。

    虽然我只是一个极普通的教师,谈不上对教学有怎样深入的研究,但还是建议该校的领导通盘考虑此事:一则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引导教师向课堂内有限的时间要效益,努力让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自然有可能让作业量降下来;二则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听取家长对孩子作业量的反馈,以便学校和教师及时调整作业量;三则在“让教师先把作业做一遍”的基础上,以班主任为主导,统筹课任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这才有可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四则学校领导勤于教学研究,引导学校树立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才有可能真正主动地思考和实践“如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果然如此,既能学生的作业量真正降下来,也能促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果然升上去,此则善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