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烂王”教师荣膺“十佳”传递出哪些信息?

(2010-09-04 10:28:38)
标签:

教师节

重庆教师

“破烂王”

资助贫困生

当选十佳

传递

哪些信息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0/middle/55c7e4f8g74bd6145ea69&690&690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将至,媒体上有关优秀教师的报道正在持续升温,按理说这是好事一桩,可以让我等凡夫俗子接受精神和情感上的洗礼。但是,各具特色的事迹报道总贯穿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仿佛教师的优秀只能体现在“安贫乐道”和“奉献”上,实在让人难以完全苟同。今天,偶在新浪网上读到《重庆晚报》的文章“山村教师捡破烂赚钱资助贫困生”,重庆市大足县龙西中学教师汤国民,“捡破烂、挖煤、打铁、扛建筑材料,把因贫困而辍学的学生拉回课堂,靠着这些体力活,支付了30多名学生的学费。”感动之余,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深思:被人们称为“破烂王”的教师,荣膺2010年重庆市首届“感动重庆十佳教师”,究竟传递出了哪些信息?

    汤国民老师的举动难能可贵,从1989年第一次把自己60元工资中的40元资助贫困学生开始,从此他走上了漫长的助学之路。由于长期资助贫困生,汤国民老师的工资根本不够用。从1995年开始,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替学生交学费和生活费,收破烂、挖煤、打铁、当建筑工,都成了他寒暑假的新工作。如此辛勤之付出,换来的是丰硕回报,据《重庆晚报》载:“汤国民老师教书20年来,曾资助过的贫困学生有30多人。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曾教过的50多名学生,又回到山区学校的讲台上,继续着他的事业。”如果说这还不足以彰显教师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那么,为加深大家的印象,有一段话则不得不读,“对于自己的亲人,汤国民经常要说‘对不起’——患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辞世,女儿的脚被烫伤,因无钱进大医院医治最终残疾。”正因为有着如此“感人”的事迹,汤国民老师获奖的等级都非常高,2006年“感动重庆”十大市民、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重庆市首届“感动重庆十佳教师”。

    《别再称我们是春蚕,好吗?》是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在一次教师节前的感言文章,至今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其中有一段话更是切中要害,“我的不少同行仍旧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奉献。因为是奉献,才能显出他们的人生价值,才能显出社会的某种不合理,才能显出这个职业的悲壮。似乎这不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这是要人去为之牺牲的一场苦难,是一条殉道者的路。”吴非老师当然不是反对教师弘扬奉献精神,提醒的是教师不作无谓奉献。据此去评判汤国民老师的模范事迹,其间传递出的若干信息值得我们去深思:一是虽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但社会求助机制却明显滞后,庞大的贫困生群体绝非凭教师的无私奉献就可以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二是折射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当地政府在教育上的不作为,多少有些让人尴尬;三是虽教师待遇确实有所提升,但还远未成为可以发家致富的行业,更谈不上让人羡慕,为资助贫困学生不得不“收破烂、挖煤、打铁、当建筑工”,于是,也就难怪优秀学生喜欢往公务员和白领扎堆而不愿意填报师范院校;四是优秀教师似乎已经固化为特定的模式,即“情感不健全、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幸福”,正如汤国民老师般“患病的父亲因无钱医治辞世,女儿的脚被烫伤,因无钱进大医院医治最终残疾”,而自己却在极度的危险中“替学生交学费和生活费,推着 400多公斤重的煤出窑”;五是如吴非老师在文中所说,“为了享乐,权贵们坐看绿洲变成荒漠,甚至不惜竭泽而渔,他们希望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像春蚕一样默默地吐着有用的丝。”

    第26个教师节近在眼前,为充分体现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各层次的优秀教师表彰和报道自然纷至沓来,习惯性地又会把教师的优秀固定在“吐丝”和“烛照”上,甚至还会组织规模不等的师德报告会,把诸多“汤国民”般的优秀教师推到台下,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怎样为学生而置亲人家庭于不顾,以此激励广大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不得不说的是,只一味沉迷于此,还号召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从中传递出的信息,其实既不利于教师“有尊严地幸福生活”,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当然,更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心智健全的下一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