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iddle/55c7e4f8g8f2df2105f10&690&690
闲时偶读《意林》,一则笑话耐人寻味。某市长被双规,家中的大保险柜却久不能开。专家说:“此乃声控锁,密码八个字”,办案人员轮流上阵猜试,“人为为己,天诛地灭”、“上天保佑,升官发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均不灵!无奈,押该市长至。他清清嗓子,用深重的乡音正色道:“清正廉明,执政为民!”门应声而开,满柜珠宝惊呆众人。依我这样一个普通教师,自然谈不上有资格遑论官场之事,惟对办案人员所表现出的惯性思维有些兴趣,他们皆认为“既然是贪官,密码肯定与贪字相关”,不禁让人莞尔。摇头之余,也促使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粗浅认知,弱弱地说上一句:惯性思维有时很不靠谱。
所谓惯性思维,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在此由笑话中,办案人员以为落马市长设定之密码必与“贪”字有关,便是惯性思维作祟。虽然惯性思维常会造成人们在思考事情时出现误区,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但认真想一想,我们则不难发现惯性思维或多或少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存在着。电视剧《地下交通站》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地下党派来的医生不停地让黑藤说“老鼠、老鼠、老鼠”,然后冷不丁地问“猫最怕什么?”黑藤自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老鼠”,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一则学者讲的故事也揭示了惯性思维无处不在:“五金店里面来了一个哑巴,他想买一颗钉子。他对着服务员左手做拿钉子状,右手做握锤子状,用右手锤左手。服务员给了他一把锤子。哑巴摇了摇头,用右手指着左手。服务员给了他一枚钉子,哑巴很满意,就离开了。这时五金店又来了一个盲人,他想买一把剪刀。学者顺势问道:这个盲人怎样以最快捷的方式买到剪刀呢?一个学徒说,他只要用手作剪东西状就可以了。其他学徒也纷纷表示赞成。学者笑着说,你们都错了,盲人只要开口讲一声就行。”同样值得我们去深思。
惯性思维有时很不靠谱,古今中外可举的例子着实不少,冷战的幽灵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游荡,金牌的意识还难以从我国根除,以及凡做领导都喜欢为追求政绩热衷兴建形象工程,莫不是它所惹的祸。其实,就我还算熟悉的教育领域而言,认真梳理一下,也可以发现惯性思维存在的迹象:若班级里出现财产遭人为破坏的问题,教师往往会把怀疑的目光聚集于一些“后进生”,“三堂会审”在所难免;初高中学校,男女学生如果走得较近或关系密切,则极有可能招人非议,还会被教师找来进行“诫勉”谈话,理由是这一定有早恋嫌疑;个别所谓“差生”幸运地在某次考试中成绩有明显提升,常常会被误解为在考试中作弊,说不定还有可能要接受“测谎”的考验。凡此种种,当称得上不一而足。我非圣贤之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曾经出现过因惯性思维支配而犯错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在一次上课过程中,我刚转过身欲板书就听到后面有噪杂的声音,回过头大体上可以断定问题出在哪里,偏有两个学生入了我的眼,一个是得意门生,而另一个则是平日里就不怎么老实的学生,于是,我很自然地把怒火撒向了后者,可依如此惯性思维处理后却与事实不符,好在我还算有自知自明,主动向该学生道了歉,但终究还是觉得处事完全受惯性思维未必全然靠谱。
关于思维问题,论述可谓多矣,诸如“思维决定成败”、“思维决定命运”和“思维决定人生”等,可在我这个普通教师而言,不敢妄称有那般的高瞻远瞩,只能说“思维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新课改日盛的今天,总觉得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切不可因循守旧,而要着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尽可能避免被惯性思维所左右,否则,势必难以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甚至,还有可能被人讥笑为行为做事不靠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