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跪着,只能仰视

(2010-01-19 07:33:23)
标签:

教育

跪着

仰视

独立思考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6/middle/55c7e4f8g7d7232aedbff&690&690

    身在一线的普通教师们,常被“教育人物”唬得有时走路都不知该先迈哪条腿,且不说昨天鼓吹的是“课改要让课堂成为拇指的森林”,今天宣传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单就素质教育而言,被“教育家”们不知包装了多少回,结果还是“家长愤怒地撕了孩子的试卷,怒斥老师透支孩子的生命”。如果说学生和家长是受害者,其实,一线普通教师也是受害者,他们在聆听“教育家”们百般教诲和实验诸多“创举”后,还是发现要通过考试这道“封锁线”惟“文山题海”最管用。因此,怎样看待灿若繁星的“教育人物”,是个大家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之教育界,有魏姓“教育家”堪称备受推崇,我却不以为然,总觉得“放着自己的学生不怎么教课却爱四处巡游讲学”不靠谱,毕竟教育教学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刚在网上又见孙姓“教育家”极力鼓吹男孩教育问题,甚至提出男生和女生应分班上课,以挽救男孩被女孩压迫至弱势的“现状”,据说这种“因性施教”(不知孔子会不会抗议?)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可算让人瞠目结舌的“创新论调”。一个是“中国教育时代人物”,一个是“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理当引领中国教育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不幸的是,他们没有能够办到,反而让似我这般眼皮子浅的草民也还发现不少问题,正如我在孙姓“教育家”博文中这样留言,“岂有此理,我看还不如干脆都把女孩子赶回家算了,过去不是讲‘女子无才便是德’吗?有这么办教育的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纯属无聊之举!”

    我不清楚中国是否已经步入了盛产教育家的时代,但一茬又茬的“教育家”风起云涌却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弄出了“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和“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可不得不说的是,上面的“教育家”门派林立,今天是你整出一种新理论,明天是他抛出一套新主张,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苦的是下面不知到底应该听信于谁,都拿来试试却发现皆不实用。即便如此,各种“教育人物”还是粉丝不少,博客中就经常发现有人听了一次讲座而写下热血沸腾的文字,感叹自己过去的努力竟是白搭,哀叹自己怎么没能早些时日认识他们,大有因为新理论而救自己于水深火热的味道。在我看来,因为一次讲座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付出,这无异于跪倒在“教育家”们面前,剩下的只有仰视。

    借鉴有益内容,摒弃照抄照搬,是我们对各种“教育人物”应有的正确态度,甚至我们还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之不足,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跪倒于地,徒增他们的高度。《意林》中有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刚刚52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牙齿几乎掉光,为了不做“无齿之徒”,就请牙医往自己嘴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口中现拔出来的,而不知情的我们却一直将他视作为解放黑奴而战斗的英雄。可仔细想一想,我们的误解终究情有可原,毕竟英雄或圣人实非一般人能够有足够多的机会去了解,而常常是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还会不由自主地在心中为他们抹上各种亮丽的色彩,最后跪下自己的灵魂,顶礼膜拜地仰视着。

    “上帝因为我们把他安排在天堂,所以我们才不得不仰望着他”。对于我等身处一线的普通教师,终日面对学生中有关学习和教育的琐碎小事,这节课应该如何上好、那天的作业应该怎么布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如何调动以及惹事的学生应该怎么管理等,难得有机会和“教育人物”们朝夕相处,好不容易听了一次讲座,也还是他们被领导前呼后拥而无法近身,读他们的书通篇全是“真知灼见”,这样远远望去难免觉得他们光环绕体,有时还会凭自己的臆想为他们抹上更多的色彩,再加上有媒体和一干人等的鼓吹,无形之中就觉得自己矮了一截,跪倒自然在所难免。

    但是,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不能挺直腰杆教书育人,疏于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面对所谓“教育人物”只有迷信二字,那么,永远都是在走别人的老路,撞墙之后才知道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理论并不适合自己。有鉴于此,教师还是不能完全跪拜于“教育人物”面前,否则,我们留给自己的只能是仰视,而如果教师习惯于跪着,那么,我们的学生岂不是要趴在地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