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不说的善意“体罚”

(2010-01-16 09:31:21)
标签:

教育

善意“体罚”

危害性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http://s11/middle/55c7e4f8g7d2c2d661dba&690&690

    假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分别交由两位教师处理,前者断然将学生撵出教室罚站,甚至有可能向学生开了打,而后者是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课间不得离开教室,必须老老实实地补作业和看书。前一个教师的所作所为不但涉嫌违规体罚学生,还有可能因此受到学校领导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而后一个教师的做法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理由是教师这样做是在帮助学生,且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而我想说的是,前者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后者虽有善意的外表,实质也还是对学生的“体罚”,设想一下:学生真要憋坏了怎么办?所以,两者虽处理方法不同,但都有悖于教育要求和教育规律。

    如今,教育的重要性虽不超GDP,但其受关注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时常你会听到有人说:“别的我不懂,教育还是知道一些的”,由此可见,今天的教育已经是在完全透明的状态下起舞,只要你教育界稍有风吹草动,立刻会吸引人们的眼球,特别是有关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新闻,诸如“教师殴打学生致伤”、“教师罚学生跑步N圈”等,常常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口一词的讨伐之声自然也是经久不息。

    关于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问题,上至《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下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等,都对此明令予以禁止,凡违反者轻则纪律处分,重则依法制裁。然而,教师队伍终究不是那么纯洁,三令五申之下还是有极个别教师偏不信,只管将那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用在学生身上,由此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目共睹,招来谴责声一片和相应的处罚自在情理之中。站在同为教师的角度,虽然我并不反对必要的惩戒,自己也曾经对学生有非常严厉的惩戒,毕竟“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历来反对明目张胆地对学生施以极端体罚和变相体罚,总觉得有些“血腥”和不人道,特别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多少有些亲情迁移的味道,基本上没有再对学生动过手或出言辱骂。

    沾上“血腥”字样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其显见的危害性而容易被人们所关注,而另一类贯之以善意的“体罚”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限于篇幅仅举几例:虽是放假,可教师却不“忍心”学生将时间“浪费”,层层加码的作业让学生从头忙到尾,难免让学生哀叹“放假还不如上课”;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生的上课时间都有明文规定,可为了提高升学率,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将学生早晨到校的时间往前一提再提,毕业班更是重灾区;有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践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竟然通过家长会要求督促孩子在家学习,上床休息不得早于晚12点,家长虽然无奈也得奉陪,孩子自然也不敢轻易违反。学生在此等“体罚”下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严重透支,可又无法公开指责学校和教师的不是,因为“这样做是为了你的前途和出路着想”,善意真可称得上是“大大的”,要怪就只能怪那无情的应试教育制度吧。

    面对公然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人们容易群情激愤而厉声谴责,但对于善意的“体罚”,人们则难免在感谢声中姑息着,甚至一如“温水煮青蛙”般“享受”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见怪不怪之局面?因为公然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指向特定的所谓调皮捣蛋学生,人数少且常出现“血腥”的结果,再加上这又是明摆着的违法违规,群起而攻之自然在所难免。而贯之以善意的“体罚”,因为它几乎涉及到每一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出发点又确实是为了孩子能够在日趋激烈的考试竞争中胜出,虽然孩子并不领情但家长却多举双手赞成,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社会和多数人接受,往往热衷于这种善意“体罚”的教师还会被社会和家长肯定为“认真负责”,甚至由此引来大家竟相效仿。

    如果去比较“极端体罚和变相体罚”与“善意体罚”的危害性,也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斥责“极端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不人道,也易引起他人的共鸣,可在我看来,后者的危害性并不输于于前者,因为公然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伤害的是特定之少数孩子,涉及面较窄。而善意的“体罚”损害的则是我们下一代整体的身心健康,近视率的连年攀升、身体健康素质的逐年下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实尴尬、厌学情绪在校园的漫延等,无不是大家可以眼见的佐证,问题是我们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还不能拒绝这种善意的“体罚”,更得一如既往地硬着头皮“奉承”下去。

    不可不说一说这善意的“体罚”,但积重难返的考试和评价制度不变,当下的我们只好举起双手无可奈何地摇着白旗,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它大喝一声:不!

    后记:经网友提醒才知道成都有个“撕卷门”事件,初三学生做作业做到凌晨三点之后,愤怒的家长撕掉了女儿的试卷,并写信给老师,“请不要透支孩子的生命”。据说现在已经从一名家长的愤怒上升到整个社会对“学生要升学还是要身体健康”这一话题以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大讨论。平心而论,学校压力大、老师很无奈、家长怨气盛、孩子负担重,可又有谁能破解?不知我们还将在茫然中度过多长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