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浸润教育良知

标签:
教育教学 |
分类: 博主原创作品 |
时至今日,虽已届不惑之年,我却未曾断绝教师的眼泪。读他人教育文章中的叙事,“一个农村孩子失去了父亲,村里旧习气很浓,谁家没了顶梁柱,就会遭人白眼。母亲替丈夫的坟立碑,让儿子借车去石匠家把刻好的墓碑拉回来。但村里的人不想把车借给没有父亲的孩子。十六七岁的儿子懂得自尊,咬着牙,佝偻着没有发育好的身子,一步一步地挪动,把这块沉重的墓碑从石匠家背到了坟地……”,我不由自主地便流了泪。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妄自菲薄,学业上不思进取,斟酌再三,我拿少年时的心酸和奋斗以身说教,动情处竟是泪流两行,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孩子,效果自然出人意料地好。
从教以来,我始终坚信,欲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必须从学会感动自己开始。尽管我也渴望卓越的成绩,甚至奢望自己能够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但我从不羡慕以教师的“铁石心肠”换取耀眼的光环,所以,我厌恶教师对学生实施极端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不赞成教师总是将“差生”、“笨蛋”之类的字眼向学生宣泄,更看不得教师对培养学生走向失败的无动于衷。如果教师真的做到“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幸福着孩子的幸福”,那么,我们就不会拒绝自己在教育中的泪光闪烁。
很偶然读到《一种叫眼泪的颜料》这篇文章,说的是美国油画家本·沙恩,他的画作常令人感动,那是真实得让人想哭的感觉,而别人却无法将此复制。直到有一天,法新社的记者通过跟踪亲眼见证了他的创作过程,才将他的绘画迷团公布于世。“有一天,本·沙恩发现了一只缺了一条腿的青蛙,它正在地上艰难地爬行着。本·沙恩马上小心翼翼地将那只青蛙捧在手,眼里满是柔情,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看着,本·沙恩的眼里滑落两颗豆大的泪珠,继而便是失声痛哭。很久以后,他将青蛙放回地上,支起画架开始作画。不一会儿,一只同样失去了一条腿的青蛙在画纸上栩栩如生,令人望一眼便心痛不已。”原来,眼泪是画家最好的颜料,因为眼泪代表着良知,只有一个有良知的画家,才能画出最有震撼力的画作。
其实,在我们今天的教书育人过程中,也需要用眼泪浸润教育良知,正所谓“但把孩子入心底,教师有泪也可弹”。教师之于教育的眼泪,其实折射出的是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在我看来,只有教师首先成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在他们的眼中看到孩子是需要关怀的人,也才不会把极端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肆无忌惮地指向孩子,更不会只拿孩子的幸福换取那自私的成功。在这样的教师引领下,孩子们才能收获完整意义上的幸福人生。
寄托着悲天悯人情怀的教师眼泪,并不代表怯懦,即使为学生所见,也无碍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用教师眼泪浸润我们的教育良知,会让我们走向更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