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当人们还沉浸于享受假日带来的快乐中,而我却不得不走进校园开始新一年的工作。忙完既定的琐事,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和浏览新闻,最终定格在新浪刊发的新闻《高三女生为救弟弟一周只花10元钱》上,其概要为“早饭一个烧饼,午饭馒头咸菜,晚饭不吃,这是沧州市朝阳中学高三学生强慧每天的食谱。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给身患白血病的弟弟治病,这个坚强的女孩省吃俭用,一周只花10元钱。记者问吃这么少会不会饿,强慧摇摇头,说‘已经习惯了,没事’。”读完之后,眼眶已有湿润的感觉,联想自己刚才还在为女儿辛苦地寻找期末考试的复习资料,两下里稍作比较,便愈发同情起强慧这个孩子。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强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处于求学阶段,谁不希望得到父母的细心呵护与照顾,谁又不愿意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由于家庭的灾难却让她不得不远离幸福生活。因为相隔遥远,我无法为强慧提供哪怕点滴的帮助,只能写下感悟文章一篇,就算是读给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听一听,让他们明白战胜苦难方能成就灿烂人生,多少会有些益处。
想起曾经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主人公长今历经磨难,却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苦难之于她而言,实则人生的宝贵财富,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长今美丽、真诚的笑容,那是身处苦难却从未放弃坚韧与希望的生动体现。但是,认真想一想,如果全然将苦难视为财富,怕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否则大家岂不都要对苦难趋之若骛?记得当年艾顿对丘吉尔说过一段话,“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这无异于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也正是这样一段话,让丘吉尔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后来自传中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啊,人生在世,谁又敢断言苦难与自己永不结缘,身体上的病痛、生活里的失意、工作中的挫败等,怕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牵扯于此,即使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孩子也难断言可以幸免,他们或是面对考试的失利,或是承受长辈的指责,或是遭遇朋友的误解,也有可能如强慧般面临家庭的困境,无论哪一样突如其来,都会让人深陷痛苦之中,可生活还在继续,不会因为个人的苦难而致脚步有丝毫的停留。那么,面对苦难,当事者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举动,直接关乎将未来的收获,或是圆满或是沉沦。客观地说,对突如其来的幸福根本不用做任何准备,因为谁都可以开心着接纳,但对必须直面的苦难却未必人人都能承受。可从追求完整人生的角度出发,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成长的孩子而言,我想只能选择承受,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强者的姿态迎接苦难的挑战,当然,在全力以赴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寻求得到他人友善的帮助。
忽然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们齐声背诵最近刚学习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特别应该强调其中的这样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或许这对向他们提议用积极的态度应对苦难有些启发,且来得更为直观可感。平心而论,现在初三毕业班的孩子日子过得并不舒坦,没有保证的睡眠、轮番轰炸的作业、一场紧似一场的月考等,想来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而在迎接中考的这段时光里也还可能面对形形色色的苦和累,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灾难。但既然已经吹响了挑战中考的集结号,便由不得我和我的学生萌生丝毫的退意,哪怕再大的苦难亦只有奋力承担,好在当下还可以宽慰自己一句“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依我感悟,幸福的人生,需要我们拥有坚韧的品格和成熟的心态;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通过在逆境中磨炼加以铸就。因此,坚强地面对苦难,通过努力和奋斗最终战而胜之,才能真正"走过苦难始成金"。
上述赘言,略表对强慧同学的点滴同情,仅此而已,当然,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明白其中道理,即使不能立刻明白和体会,哪怕得到一点心灵震撼,也算为师者的功夫没有白费。
(注:今天早晨写就此文,已在上午放学后向班级里的孩子们宣读,当时教室里倒也非常安静,却不知我的一番论述是否真正对他们有所启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