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一个不算太幽默的人,在生活中甚至可称得上是严肃。但在学生面前,因为放松却常有一些幽默的话语或举动,事后发现,玩笑中也很好地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师生之间互相瞪眼的对立,我在学生以目中的威信并不打折。有感于此,今天写下本文,以和大家共勉。
因为对学生有过“不打人,也不骂人”的承诺,算是给自己套上了紧箍咒,可所带的学生毕竟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孩子,终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候,闹人烦心的事也不少,作为班主任,势必要出手施以教育,既然承诺是不能违背的,便不得不动脑冥思苦想其他良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还真归纳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比不得教育名家们那般有成套的理论,但自己用来也还管用,玩笑之间对学生进行旁敲侧击,就是其中之一,有时拿来一试,效果竟然远胜于一本正经的训斥。
那天放学之后,路过校边的流动饮食摊点,发现班级里三名学生在一旁大嚼特嚼,当时我很生气,因为“不允许在没有安全保障的路边摊买零食”既是学校的规定,也是我在班级里三令五申予以强调的,没想到这三个孩子如此贪嘴。碍于放学时段人来人往,我只是和他们对视了一眼,考虑到还得顾及他们的面子,就没有立即叫住他们,心里却盘算着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给予批评教育。回去以后,稍加思考我便想到了开他们一次玩笑的方式。待到放学以后,学生照例等我到班级点评,我便叫起了三个孩子,看着他们低眉顺目的样子,大约是早就准备好要接受一次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按照既定的方案,我指着其中一名学生和颜悦色地问另外两名学生:“他把自己买的东西是不是给你们啃了几口?”闻听此言,班级里其他学生不免哄堂大笑,三个学生的脸顿时应声而红,接着,我又反过来开玩笑地问第一个学生:“沾了别人口水的东西,你还吃得下去吗?”本来大家都在笑,此时居然有学生笑得趴在了桌上,那三名学生越发不好意思了。也不好太为难学生,在一句“别吃诸如沾了口水的不干净食品”的玩笑话中,我结束了这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也没有大声训斥,从此以后,班级里学生在校外购买流动摊点食品的事基本上真的就销声匿迹了。
玩笑之间,也可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穿衣服喜欢敞开衣扣,我便请上来和我“秀”身材;学生读书时有气无力,我便故意高声跟读盖过他们的声音;学生总是丢三落四,我便故意问他们是不是成长得太快,以至今年七老八十记不住事;学生喜欢在教室里打闹,我便说请他们表演功夫,其实他们哪好意思真上台表演呢?如此不一而足,最终学生无不是挠着头自觉地去改正错误,教师不用生气,学生也不至于因为受到批评而和教师闹起对立。
当然,以玩笑的方式对学生施以教育,千万不可俗或充斥恶意,更不能故意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毕竟有那么一些学生是不适合对他们开玩笑的,再者说了,此种方式也只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无须过于频繁地使用。总之,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为师者肯静下心来认真钻研,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时,玩笑之间也含着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