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续说

标签:
端午安康快乐大v |
分类: 随笔 |
昨天还说对于端午说了十几年也没啥新鲜词儿了,不想刷到了几个大V的视频,还要反转?讲历史不怕,上古祭太阳,然后又屈原、曹娥,还跟龙也有关,不是谁早谁就是正根儿,更不是标签看上去高大上,那是附庸,真正的内容要看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存留,那是刻入骨子里的,不会被洗的。
戴墨镜的一位言道:说端午只能祝安康,祝快乐就没文化,我就没文化了,怎么了?!这套作派大约是他年轻时候惯长的,伪装不来。阐述时事还头头是道,对于民俗真是弱智,没有逻辑产生不了定论。民俗被科学看不上,也被主流文化看不上,实际上的含金量都被忽视了。
农耕时代始终贯穿对自然的敬畏,端午各地的民俗都是避祸趋吉,这符合自然界的顺时轮转,遵从规律,原始与自然抗争并没那么多的人文情节!自古及今民以食为天,吃上粽子就快乐没错,不能吃美了还哭不是!以此推论端午快乐是吃货视角,咱依旧祝福端午安康,人定胜不了天。
他说2015年才被某学者提出来,指责人家是抛售伪命题的罪魁,左了。跟端午祭出现在屈原之前一个意思。民俗领域如果抛出新论点多半是瞎讲究、伪命题,但传统则不然,科学性上可以讨论,无知另说。我翻了翻100多页的博客目录,找到2010年6月16日篇《瓶说——端午不是佳节》里也说了端午不宜祝快乐,肯定不是我的首创,也是借鉴前人的观点。再早一年写了首《端午》诗,把各地的民俗罗列了一下,一望而知没几样是令人快乐的事儿。
《端午》2009
屈伍曹娥记,龙舟祭雨王。
菖蒿驱秽祟,艾虎镇毒瘴。
御暑送纨扇,逐虫配锦囊。
蹒跚踏碧草,窈窕赴兰汤。
腕绕五绦美,粽缠四角香。
岳宅归嫁女,山野走儿郎。
较力磕鸡蛋,糯酒兑雄黄。
妄信法僧语,许仙失白娘。
昨天割了一捆艾蒿拿回家,一米多高,路上收获众多目光,也派送出去一些,老人们心底就是要插几只在门头,你问他屈原是谁未必清楚,拴红绳、插艾蒿辟秽的事端午一定少不了。
还有位丹青说画的播主,也是一转移到社会问题就显low,沃土产出都带着标签,在擅长领域很优秀,别跨界,掌声也许倒着鼓,你快乐你的,我安康我的。
前一篇:端午·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