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龙虾·山西面

标签:
美食物理波龙高文麒陈晓卿 |
分类: 美食 |
每年过年这几天,实际上都挺清静,从来不去走亲访友大大串门,忙完年夜饭就没有公众活动了。接下来的日子都会沉浸在自我的情绪里,桃兄一早说很享受寂寞,类似,孤独不寂寞,有的是事情做。
案头水仙如约而至,初放的几天最好,横竖看不够,摆弄一下就半天过去了,新年报岁就是这等小情趣,懂的则懂,凌波仙子在侧侍读,何不妙哉,一年之计固然在于春。
年夜饭C位菜是一条波龙,成心的。
北美盛产波士顿龙虾,一条一磅半的波龙大约40刀,不算贵,只是除夕当天买龙虾的队伍排成了长龙,百八十人打不住。波龙实际上属于鳌龙虾,不是真龙,龙年必吃了它!
做龙虾可是个考验,不过吃过龙肉也见过龙跑,视频里都有,照着来就是了,事后看屠龙宰虾最简单。
短视频是传播知识的好渠道,但也有个质量问题,无厘头不是问题,定位就是搞怪,但知识类的博主一定拣自己明白的说,哪有那么多全才?!
刷到两位美食大v聊山西菜,翻车了。高文麒擅长闽粤台菜,陈晓卿擅长烹饪摄影,按理说不可能精通山西菜,看了几眼,果然不懂。俩人在山西边吃面边评说,都不在点上。
高说:……透过对面体形状的改变,长短、粗细、筋性强弱,变化出不同的口感……,面本身的变化够多。
高还说为了拍片做了一点调研:山西没有馒头,发面极少极少……本身不重视发酵技术,所以馒头就少见。
抛开细节不谈,不抬杠,硬伤是知识欠缺外加逻辑混乱。
发面在所有烹饪技巧里算什么技术?只有不会发面的厨师,没有不会发面的主妇。
过去山西馒头少是因为小麦少,少就贵,而面食多是因为粗粮多,多就贱。粗粮要成为主要果腹之物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大量粗粮掺上少许白面,杂粮制作成各种面食才能满足日常口粮需求。
不同杂粮的物理性质都不一样,须对应相应的特有加工工艺,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食品形状,这是食材特性决定了的,根本不是追求丰富而特意变换花样。换句话说,一种食材适合相应的加工方法成型,想换成另一种形状根本行不通或者特费劲,想无缝切换是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