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华天宁寺大殿

(2016-05-31 08:22:36)
标签:

365

金华

天宁寺

元构

分类: 游记

将近20年前来过金华,那是去泰顺看廊桥之后,一路龙泉、景宁、松阳、龙游走过来,从金华回程。
在金华短暂停留期间去看了八咏楼和侍王府,但对天宁寺印象不深,至今仍回忆不起来。那时候天宁寺大殿已被列为国保十年了,泰顺廊桥才是个县保。
天宁寺大殿位列江南三大元构,头一天还在武义陶村看三大元构之延福寺大殿,两天两道大餐。


金华天宁寺大殿



天宁寺原名“大藏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徽宗政和年间(11l1~1118年)赐名“天宁万寿禅寺”。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为了崇奉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孝”。元延祐五年(1318年)重新修建,并保留了部分宋代的建筑构件,后代又经多次修葺。天宁寺大殿保留了中国古建筑从宋代过渡到明代时期的一些特征,是研究中国南方地区在这一过渡时期中的重要实物例证。


大殿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面临婺江。殿面阔三间,通面阔和通进深都是12.72米,平面呈正方形,十分符合宋、元时期小型佛殿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




金华天宁寺大殿


大殿外檐的斗拱,明间三朵,次间一朵,六铺作单抄、单下昂、单拱、素枋偷心造式的,里跳用上昂,上承第一跳的下昂后尾,既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又方便施工。这种上昂作法虽然在文献中有记载,但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发现的实例却不多,因而显得十分珍贵……(网上资料)


金华天宁寺大殿



梁架抬梁式,彻上露明造。柱子有明显的“侧脚”和“生起”,柱头卷杀。全部梁栿利用小木材拼合而成。该做法在中国现存早期古建实例中不多见……。榑间梁榑结点处均用隔架铺作,梁柱交接处用丁头栱,脊榑下用人字叉手。 



金华天宁寺大殿


殿内有十六根立柱,纵横都分都作三间,当心间为6.16米,与两个次间的比例接近二比一;梁架的结构介于厅堂与殿堂之间


金华天宁寺大殿


大元元祐五年的题记。



金华天宁寺大殿


吴道子的观音画像刻石,横扑于地。



金华天宁寺大殿


少有这么详尽的介绍。
不知道为什么一般古建的介绍都太过简单,真就没的说还是故意影绰着,憋着卖宣传册或是卖导游呢吧!


金华天宁寺大殿



天宁寺大殿是南方现存“官式”作法元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梁架结构上较多地保存了宋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1979年和1984年国家拨款进行了修缮。



金华天宁寺大殿


据说大修完成后,原先的鸟虫不侵不复存在了。



金华天宁寺大殿



天宁寺大殿东侧是“一览亭”。金华旧城改造搬迁到此。
“一览亭”当年是金华古城的制高点,因纪念朱元璋到此登高而建。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现存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之物。


金华天宁寺大殿



石柱上四幅对联。
(1)清代曹砺成书“寒山片石可共语,明月双溪最为佳”
(2)清代继良书“一洗寰宇尘嚣气,览系兰亭感慨文”
(3)民国赵龙文书“无限江山增感慨,八千子弟共支撑”
(4)“登临回溯两朝事,风景依稀环翠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