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郭洞的何氏宗祠

标签:
365武义郭洞何氏宗祠 |
分类: 游记 |
三月中旬刚去了淳安文昌的何氏宗祠,第二天就到了金华武义,下午去游有江南第一风水村之称的郭洞古村,恰巧又见到了另一个何氏宗祠,似乎全国各地现存的何氏宗祠尤其多。
郭洞原有明代始建的祠堂十几座,保存下来的不多,何氏宗祠是其中之一。
百度百科——
何氏宗祠位于郭下村,占地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匾额-"源泓派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明朝崇祯癸未年(1643年)明朝世袭靖南王、浙江抚台耿精忠题赠的。
浙江金华一带的住宅大门都不贴门神,只是在左右门扇中间贴红纸,上书吉祥词语或神荼郁垒。
宗祠庙堂往往彩绘门神,巨大,几乎占据整扇门,这个习俗从浙江到福建广东,但福建广东的户门是贴门神的。
倒座戏台,八角藻井上有明代彩绘。
正厅。
诸多功名、功德匾不少都是补刻的。
电脑书体和今人书法显得那么没文化!
后厅天井。
后厅回廊存放的寿材。
之前知道浙南有提前为老人准备好寿材的习俗,越早准备越表明儿女的孝顺,老人也越开心!
世界观不同,北方人大忌讳的人家笑而面对,怎么对待自然规律就不能客观一点呢?虚伪、纠结的心态下未必能多活,郭洞村是江南著名的长寿之乡,平均寿命超过85岁,能说跟心态无关么。
明清两代郭洞出过146名有功名的,祠堂是教育后代的课堂,当然自古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回廊环绕的正厅庭院。
当中缺了祖宗牌位,复建为什么不恢复呢?
收门票不是目的,教育后人的职责不能丢!别说这事糟粕,正阳门后头还有个大的呢。
天公不作美,细雨蒙蒙。
百度百科——
何氏宗祠建成至今近400年,进行过三次大修,即干隆甲子、干隆辛丑、道光庚子年。自三修至今150余年,宗祠建筑结构虽然完好,但已显苍老,门面陈旧,戏台残缺,墙壁千疮,尘封梁柱,匾额无存。为维护数百年的文物,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给旅游者参观考察,郭下村众老人聚会决定重修何氏宗祠,并勇挑重担,老年人协会经理始终,于1996年作了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