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乾隆题“三清茶”诗盖碗

标签:
如茶雪水续编所用 |
分类: 淘宝 |
乾隆皇帝嗜茶如命,品茶鉴水有独到之处,是历代帝王中写作茶诗最多的一个,有几十首御制茶诗存世,他晚年还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茶。
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三清茶”诗,本朝及其以后把此诗抄录在茶碗上就变成了著名的三清茶碗,在乾隆十一年后,成为在重华宫举办的茶宴的专用茶具,一直延续到嘉庆、道光年……。
昨天淘了一只,当然不是官窑的。
在张兰4楼里看上,要800。非常喜欢这类的青花的发色,乾隆御制诗文的茶具比较少,头一次碰见。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秋巡五台山后,回程至定兴遇雪,于帐中与群臣共品三清茶时所赋《三清茶》诗一首并留下了“三清茶”的联句程序。《三清茶》一诗全文如下: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
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
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
火候辩鱼蟹,鼎烟迭生灭。
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
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
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
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
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
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
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
碗盖、碗身上下两圈如意云头,中间是诗文~
看草款疑似道光,感觉上要早些~
乾隆丙寅仲冬题~落款
哈哈,不是全品,碗上打了锔子,盖子老粘,只是太少见了也顾不了太许多,500成交。
应该可以少些。
碗、盖内里也是如意云头装饰,中间圆形开光上绘“三清”松竹梅。
仔细看也可能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但真正的三清碗中间画的是“佛手、松树、梅花”。
因为“三清茶”系采用梅花、佛手、松子入茶,以雪水烹之而成,是乾隆皇帝亲自创设。
他在御制《三清茶》诗题后自注云:沃梅花、松实、佛手,啜之,名曰三清。乾隆认为,以上三种物品皆属清雅之物,以之瀹茶,具幽香。
《唐英督陶记略》中即有乾隆十一年传旨烧造青花红彩御题诗碗的记载,民窑的画工未必能懂得三清茶的原意,照猫画虎也是常情。
盖碗很大,基本上是常见尺寸里最大的,配上个乾隆朝的茶船,青花还算般配,但显得头重脚轻。
正好有个大号圆盏托,大小差不多匹配,颜色又不同。
网上摘录了些背景资料——
乾隆不仅爱喝茶,还是把茶作为对大臣讲德政、倡清廉、崇礼仪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倡廉反腐,他在当上皇帝之后不久就发明了“三清茶”——采用梅花、佛手、松子仁和茶一起,用雪水烹成。按乾隆的说法,这三种物品都是品格芳洁、清正,而茶又具清香、导和谐。因此每年正月固定在重华宫举办三清茶宴——利用“三清茶”来开君臣茶话会。茶宴所用的茶碗,印上他写的《三清茶》诗,茶宴完毕后,将茶碗赏赐给那些大臣带回家去珍存,借此提醒大臣们要心清如茶,当个爱民的清官。(于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