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四大名楼之——介休祆神楼与祆教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 |
没去之前,祆神楼已略有耳闻,神秘之处就是祆(先)教,一种舶来的外国宗教,有世界第五宗教之说,其中的来龙去脉没研究过,只是知道和摩尼教、拜火教同宗不同派。
这座木结构楼阁建筑位于介休顺城关大街东端,始建于北宋年间。它集山门、戏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屋顶琉璃精美,檐下木雕奇特,楼北还有三结义庙正殿、献殿。1996年第四批国保单位,5元门票。
祆神楼通高20余米,三重檐歇山顶转顶,平面呈“凸”字形。其工艺复杂,气势恢宏,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精品,和万荣县的飞云楼、秋风楼,永济的鹳雀楼并成为山西四大名楼。
庙前正面既是山门又是街心的过街楼。过街楼即是祆神楼平面“凸”字形的凸出部分,面宽与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为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
祆神楼是由过街楼、乐楼戏台及乐楼前的抱厦和八字影壁三部分组成。这种多种造型组合的结构,在我国现存楼阁式建筑中十分罕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一举多用,匠心独具,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卓越才华和高超的建筑水平。
楼后的部分为山门,与倒座戏台一体,典型的庙会形制。大门与戏台上部齐高,台板是活的,平时拆除可供通行,唱戏时搭上形成向庙内正殿诸神现演的戏楼。
正脊的琉璃应该是明代的,正中有两个站立的小人,据说是祆教的特征。
图中左侧白鸽子旁边有何力士小人,据说也是祆教的符号。
檐下斗拱上的两只兽头,是被广泛传说的祆教特征。
殿下清朝康熙年间所立的《重修三结义庙碑记》记录了祆神楼的历史:祆神楼最初的建造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彦博。
过街楼脚下的大路就是直通文家祖宅。
祆神楼和三结义庙的木制斗拱和雀替中,有许多是传统古代建筑当中鲜见的图案,如虎、牧羊犬、神牛、大象以及头脸陌生的怪兽等等。
有论点——祆神楼里却有这么多异类的神兽,显然不是我们熟知的传统文化的遗存。据专家考证:祆神楼的建筑装饰图象,沿袭保存了祆教建筑风格,这里的祆神和波斯“角牛形天神,狮形天神”的祆教“胜利之神”的模样相吻合,也与祆教的教义相吻合。
对于祆教的了解甚少,但对于建筑装饰还有些熟悉,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大象的形象常见于清代以后的斗拱耍头,犬和神牛大概是指上面的方形兽头装饰,在山西道教庙宇里并不鲜见。
乐楼二层以上部分没动过手,下面大修过,顺楼梯可以登楼。
曲折的二层回廊。
过街楼内顶。
连座得戏楼二层内景。
过街楼二层外檐。
注意那个神兽身上骑着的小人,据说也是祆教的东西。
袄神楼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楼身木构的设计上,斗拱密布,鳞次栉比,体现了典型的清初山西民间营造技法。
而且设计的深度、广度比例协调,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都显示了充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杂糅进艺术美学,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在周围民房的衬托之下,袄神楼显得高大雄伟,来往的车辆行人从过街楼下穿过,成为顺城街的一个点缀,至今还发挥着它的实用价值。
三结义庙的屋脊琉璃。
祆教,诞生在古老的波斯,它的创立者是波斯人阿胡拉玛兹达。以崇拜太阳为主,所以也称为“拜火教”。在祆教教义里,猛虎、牧羊犬、神牛、大象等都是神兽;数字“三”代表吉祥如意。祆教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不仅比佛教输入的时间晚,而且也没有像佛教那样在中国扎根发芽,形成气候。祆教,不仅在中国没有形成气候,并且在它的发源地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中亚一带也没有传承下来。现在的中亚诸国,伊斯兰教一统天下,别的宗教早已绝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