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澜
徐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38
  • 关注人气:2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谈余秋雨(附照片一组)

(2006-07-17 20:25:15)
分类: 在作家身边
 
 
               谈余秋雨
 
 
                                              徐 澜
 
 
     说实话,我与余秋雨的关系,比读者近,比朋友远,所以我在这里来谈余秋雨,还是能保持足够的客观。
     社会上对余秋雨的看法且不论它,自我上篇文章出来后,惊讶地发现,发生在他身上,有这么多极端的评论,对他的好感和反感,就象黑与白一样,势不两立。我想起第一次采访他的时候,他问我,是写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样的话从他口里说出来,我当时真是有一点惊讶!我觉得一些人对他的辱骂已经很深地困扰着他了。无论他显得多么洒脱,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摆脱不了,害怕受到伤害。难怪,他写苏东坡,那么富有激情,那么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社会上为什么诟骂余秋雨,我不太明白,我只说说我认识的余秋雨,说说我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我认识的余秋雨是一位非常稳重的中年人,对于妻子有着此生何求一般深切的爱。他坚守自己老师的位置和责任,奔波在传道途中。
     我欣赏的余秋雨是一位真正的文化大师,质疑他的学识是肤浅的。他的文字具有天生的魔力,他用这些魔力穿透了历史的灵魂。而历史,而文化,不过是这些文字华丽的外衣而已。
   离开历史和文化,他仍然可以很伟岸地站立着。“苦旅”之前,他的《戏剧理论史稿》出版后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凭着这套书,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也是其中的一本书,吸引了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马兰,建立了他们之间一生一世的缘分。
     在《文化苦旅》诞生之前,余秋雨已经就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确立了自己苦旅的方位之后,他通过17次辞职报告,坚辞了院长职务,他还婉拒了中国文化部部长的职务,其时,已经有中央组织部的人找他谈了话。
     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说,他婉拒文化部部长的任职,与一位测命大师有关,而他的发达,在测命大师的预言中,也属于命中注定。当然,这已经是属于后花园式的叙事风格了。
     有人说,他是成功的文化商人,我觉得,余秋雨热是《文化苦旅》引发而起的,不是他炒作的结果,至于他在商业上的成功,我不太了解,同时我在想,为什么只有商人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而文化人只能守住他的清贫淡定呢?
   是余秋雨触犯了某些人,还是某些人自己具有阴暗之心?
   我真希望所有的文化人都能过得好一点。
     文化应该与智慧与品味在一起,而不是与清高与清贫在一起。
 
1,余秋雨与妻子来谈余秋雨(附照片一组)
妻子马兰,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
淹没在一个更有个性的男人身影之下。
照片是余老师本人提供给我的第一篇采访文章的。
 
2,余秋雨与助理
来谈余秋雨(附照片一组)
余秋雨,余秋雨助理(左),徐澜
余老师助理,上海男人一型张。
快乐地生活在文化大师宅心仁厚的羽翼之下。
(无意中与余老师坐得这么近,其实是迁就摄影师,这是2004年11月)
 
 
3,余秋雨与学生
来谈余秋雨(附照片一组)
余秋雨被我们包围了。
右一为他的学生江学恭,下文将提到
余老师喜欢在学生之中,热衷传道授业,
不知他在心中把自己类比于历史上哪一个人物了。
 
 
4,我在余秋雨工作坊来谈余秋雨(附照片一组)
身后是余老师的字:云出雨藏
 
 
来谈余秋雨(附照片一组)
余秋雨工作坊,在我身后
到上海的第一天就下雪,
手冻红了,脚冻白了,
把所带的衣服全穿身上了,
梳着学生头,穿着这么些花花绿绿,跑到大都市上海,
去文化大师的府上,需要足够的勇气。
现在看起来,确实象上海人说的,那什么什么人
 
 
补记:
 
1,写作此文之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言简意赅。
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铺排。
 
2,上一篇关于采访余秋雨的文章未完,将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