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四十六)
(2024-03-04 12:01:52)
标签:
2024年三月感悟 |
分类: 记忆碎片 |
有了电话,写信就越来越少了。那些需要写信的人群基本是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而同学之间已是通电话取代了写信。
1990年夏,我做了一件非常后悔的事情:烧了全部信件。1985年高中毕业后至1990年6月,5年积累的信件塞满两个写字桌抽屉,外加两只纸箱。想到以后大家都不写信了,留着占地方,还占感情。因为数量太多,手撕不便,太累太费时间,从厨房取了一只搪瓷面盆,放在天井里,把信放进去烧。刚开始还拆一下信,把信封与信纸分开烧,后来干脆直接把信封丢进火盆里,看着火苗一点一点吞噬它们。结果被旧仁和村7号的邻居举报,街道两名工作人员上门查看,得知原委,他们还是让我烧完全部的信件,烧完后他们才离开。信件成了一盆灰,盆还是滚烫的,用抹布裹着盆沿,端到水池里,打开水龙头,信灰冲进下水道,消失了。
虽然那时我已经开始记日记,信件往来常常写进日记里,但是原件的销毁还是很遗憾的。大力的信、张申的信、石珺的信,还有其他同学的信,青春时代最珍贵的文件,全部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不知道是否还有同学收藏着当年我写的信,想来也都扔了。历经了城市改造、成家立业、工作地的变迁等人生驿站,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清理旧物的时机,新家不留旧物,告诉自己:一切从头再来。哪有从头再来,只是当时太无知。
起初,不写信的日子,感觉生活中少了一份负担,变轻松了,以为是好事。越到后来,越是怀念写信、等信、拆信、读信的日子,读手写的信件与听电话声音、看手机短信,感觉能一样吗?简直就是地板与天花板的距离。
90年代末,手机开始流行,马路上到处可见手机店。到了2000年,手机市场进入鼎盛时期,三星、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用户选择的余地也多了。2009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2013年苹果手机来了,2015年杭州有了首家苹果直营店。
家庭电话逐渐走出家庭,因为每个人都有手机。
此后再也没有收到过一封手写的信,我也没有给任何人写信,信箱里塞满了各种广告纸,半年也不会去开启一次。
其实我很想写信,很多当年没有说出的话,想写下来给那个人看。
可是,大家都不写信,我也没有勇气写信,更是无从投递。
一任悲哀逆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