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十七)
(2024-01-22 20:18:30)
标签:
2024年一月感悟 |
分类: 记忆碎片 |
不少家庭有缝纫机,会踏缝纫机的主妇不在少数,衣服脱线都是自己补的。但精通裁剪的主妇不多,自家人穿的短裤、衬衣,甚至长裤,请裁缝师傅裁好面料、铐好边,自己回家踏缝纫机,再用熨斗熨平就能穿了,可以省下一半工钱。
外婆家没有缝纫机,外婆也不会踏,因此我小时候没机会学踏缝纫机,衣服脱线都是手工缝合。
两用衫、中山装、西服、连衣裙,还是要到裁缝店里请师傅做。每条街上都有裁缝店,河坊街上有两家,都是夫妻共同经营,一家店老板是男的,主做男装,另一家店老板是女的,专长做女装。
我只到过女裁缝的店铺,跟着外婆去的,外婆请裁缝师傅做一件带衬里的驼色呢上衣和一条藏青色呢长裤。外婆说这套呢衣服可以穿到老了,以后不用再做了,那年外婆66岁。
店铺紧挨着粮站,有两个门面宽,沿街的一间屋子用做店面,东边靠墙摆着一台缝纫机,缝纫机边上是一台铐边机。布包的大柜台,两边堆放着收进来的面料,一包一包按时间顺序整齐叠放,柜台中间用来裁剪面料。裁缝接过外婆递上的面料,问:落水了吗?外婆说:落过了。衬里做之前要下水浸泡,缩水,不然与面料缝合后,再水洗会里长外短,影响美观。裁缝先用市尺测量面料长度,与外婆说的长度一致,用圆珠笔记在加工单的第一行。接着裁缝从脖子上取下皮尺,开始测量外婆的尺寸,并在加工单上记录衣长、袖长及袖口宽、胸围、肩宽、腰围及腰节线等数据,动作麻利,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只让外婆挺胸站直、双臂平展。
两个礼拜后来试衣。临出门时裁缝对外婆说。
晓得了,外婆说完拉着我往外走。
为什么要试衣?我问外婆。
为了合身,有衬里的衣服都要试衣的。外婆说。
外婆还说裁缝师傅夜里做到很晚才收工,早上就由她老公看店,顾客取衣服都在早上。他们就住在店里,厨房、床都在里间。
那套呢衣裤,外婆穿了许多年。
虽然不会做裁缝,但外婆会翻丝棉,也就是把丝棉从棉袄里取出来,一小块一小块撕扯,重新铺展好,放回棉袄里,再用长针把丝棉与棉袄缝几道线固定。这是一件很费时的工作。外婆每年都要翻一次,她说翻过的丝棉穿起来更暖和更柔软。外婆盖的被子也是丝棉的,滑滑的,又暖又轻,丝棉被也是每年要翻的。
外婆与杨奶奶一起帮附近的邻居翻丝棉,两人搭手干活既不寂寞又提高了效率,她们只收取很低的人工费。
丝棉就是现在的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