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东四环热电厂铁路的命运?

标签:
东四环热电厂铁路国庆运兵车 |

2015年3月20日,“长安街最后一根烟囱”——国华北京热电厂的大烟囱停火,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北京第一家高温高压热电联产企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电厂关停后将为北京市削减掉130万吨燃煤,占到当年全市压减燃煤的总任务量400万吨的近三分之一。

向西这根240米高大烟囱是华能电厂后来建成的。原来是三根烟囱没有这根高,其中还有一根一直没冒“烟”,据说是当初苏联援建一半没全部完工。那时京城高大建筑极少,站在景山上很容易看到这三根烟囱。其中那根没冒烟的烟囱后来冒烟了,可惜没多长时间就都关停拆除了。
南侧的围墙上的涂鸦。

原来这里也是个路口这些日子不知为什么也拦上了。这是原京棉三厂南墙,也是京棉三厂唯一的遗迹了。原来京棉集团的几个厂子在墙北边,也都有自己的铁路,就是从这个位置的路口进入的。铁路的用地是京棉集团的财产,不属于铁路部门。

北面东侧的路口也堵上了一半多。

枕木上的螺丝最近都给扒出来,还加上油。不知道是为什么。加油检修重新启用是不可能的了。我估计铁路的命运也进入了倒计时了。(当然也可能是国庆阅兵,走重装甲军车。过去市内有很多条这样的铁路专线,现在可用的真是极少了。)
东四环东侧还有这样一个结实的小房子。
1957年北京市第一热电厂作为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开始建设。
1958年4月21日,集中供热的第一条蒸汽管道“光华线”破土动工,开启了用地下管道把热能输送到每个建筑物的历程,北京从此走上了告别浓烟滚滚开始还天空以蓝色的道路。
1958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汽轮发电机组在这里投产发电,开创了北京热电事业的历史先河。1960年3月16日,邓小平曾视察该厂的建设工程,详细询问每一项目的发展前景。第一热电厂不负众望,从建成起就承担了化工、纺织、印染、制药、酿造等行业的用电和蒸汽供应,同时还担负着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各国驻华使馆和重要宾馆的供热采暖任务。
1959年沿长安街新建了“国庆工程”的十大建筑及中南海供热的重点工程——长安线。
1999年6月改名为“国华北京热电厂”。由于北京CBD东扩,该厂计划搬迁,但其主厂房和240米高的烟囱将作为工业遗产予以保留。
文中蓝色文字来自网络公开资料,粘贴后和大家分享。特此向原作者致谢。
谢谢您的赏光
前一篇:47.军博—空中歼六、歼教六、
后一篇:49.军博-空中歼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