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老馆

标签:
国家图书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津街杂谈 |
分类: 游记 |

据介绍:北图老馆中圆明园的遗物不少,门前石狮、门内华表、文源阁碑、蟠龙石刻台阶、石象和铜仙鹤等都来自圆明园,这里面还有不少有趣的往事。1929年5月北京图书馆奠基后需要一些石料,政府准许施工人员到圆明园废墟中去寻找。可巧挑石料的人看到大东门前有一对久置荒野的石狮子,就经内政部同意拉回来放在了大门口。后来,主楼即将建成时,主管感到院里缺少有气派的饰物,就又派人去圆明园寻找,一下就看中了安佑宫大门内外的两对华表。这两对华表和天安门那两对造型相似,门内的一对叫望君出,是希望帝王经常出去了解民情;门外的一对叫望君归,是希望帝王出访后平安归来。巧的是,正在兴建的燕京大学也看中了这两对华表,于是两家商定各搬一对。没想到管事儿的一时疏忽放错了位置,结果两家拿到的华表都是一顺。因此,北京图书馆和燕京大学里的华表都不能称为一对,只能叫两根。







国家图书馆分馆位于北海之滨文津街七号,其前身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即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舍主楼建成于1931年,是当时条件较优越、国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并因其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而享有盛誉,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在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决定对历经风雨近七十年的分馆原有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和改造。同年7月1日,分馆全面闭馆。目前,这项历时三年的主楼加固维修工程业已竣工,国家图书馆分馆于2000年12月18日投入试运行,2001年1月1日正式重新开馆。
前一篇:前门二锅头酒发源地展览
后一篇:小城夜景HDR(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