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作《倭寇的踪迹》,是著名文化人徐浩峰执导的大银幕处女作,该片剧本改编自导演的中篇小说旧作,但电影颠覆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赋予其全新的精神意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影片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在此姑且抓住一个“奇”字,略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倭寇的踪迹》的武侠之道很奇,武术、武侠、武道——道可道,人间道!本片作为古装武侠电影,其中有“武”也有“侠”,当然配得上“武侠”二字。而且其导演兼编剧徐浩峰与“武侠电影”早有缘分,作为王家卫《一代宗师》编剧之一,并参与武术指导工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影片却是相当反武侠的。现今流行的主流武侠电影,大多注重通俗趣味、感官刺激(即便有些文化意味也是强行嫁接上去的,格格不入),武侠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尽是些飞檐走壁的世外高人,无论是影片中的群氓们还是观影的大众们对他们只能是仰望、羡慕,却不可企及。本片则试图反其道而行之。影片中一个本来完全不会武功的人一经指点,即刻成为“武林高手”,而且操作异常简单,而又效果奇佳;高手过招,并没有那么紧张与好看,甚至还不如看京剧来得过瘾;以倭刀为代表的练武人的兵器,其奥妙之处寥寥数语即可破解——武术之“术”的本质可谓穷形尽相。武林中人的生活现状,也并没有那么多潇洒与风光,不是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当英雄,就是想当英雄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此便解构了“武”之玄奥,解构了“侠”之伟大,还原了武术、武侠、武道的民间本色。
不过,本片如此为之,与其说是一种消解,倒不如说更是一种创新。看得出,影片在还原武侠真相的同时,还试图创出一条新的武侠电影之路,那就是以表现一个更贴近民间的武林,一个更原生态的、更真实的武林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电影美学,来表现出一个更人道的武道。当然,由于是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更多地带有探索的味道,这一点在片中表现得还不够很明显,还不够很凝练,但我相信凭着其独特的武林史观、武侠道义观(导演的武林史观即武道观,还表现在了其口述历史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硬派武侠小说《道士下山》中,有心的观众可以取来参看),徐浩峰今后一定能够拍出一部真正称得上“开宗立派”的新武侠电影(或曰“武道”电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