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边境小镇的“废都”困境

(2009-08-09 13:24:53)
标签:

废都

旅游业

小镇

城镇

李柏文

打洛

旅游

分类: 云游天下
旅游边境小镇的“废都”困境
云南信息报 2009-7-16 3:58:00 本报记者 王锦 见习记者 曾婧雅
 

http://www.ynxxb.com/Upload/News/2009-7/15/s89213783076.jpg

打洛镇的旅游曾一度繁华,如今却沦为“废都”。边境旅游的现状引起业者的思考。

为什么关注打洛?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推出了最新一期的《旅游绿皮书》,在这一涉及国内最具权威的旅游分析与预测,对2009年国内旅游存在的机会、挑战与对策中指出: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外交途径加大双边协商,恢复和促进边境旅游,在护照、签证、结算等方面提供更多便捷。

而在另一项有关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形势分析与未来预测中,则更明确的提出“边境旅游现状引起关注”。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长距离国际旅游发展受挫的情况下,边境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旅游形式其重要性可能显得更加突出,这一出境方式会再度引起关注。

在国内旅游业者、专家对于出境旅游纷纷提高呼声的时候,云南绵延4060公里的边境线,全省近四分之一的县市与周边国家接壤、边境线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六分之一。甚至有人曾提出云南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发展速度,决定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去年昆曼大通道通车后,有关开放边境的各类消息和呼声就层出不穷,但目前并未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当然,不能回避的是,边境地区是国家关系和安全的敏感地区,现加上各国政府不同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导致入境旅游容易受政策变化影响,区域内存在的赌博、毒品、走私等活动也会给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比如,2005年公安部等13部委采取措施,在全国集中开展打击边境地区赌博和违法犯罪活动,停止了办理异地人员的边境旅游申请,使我国边境省区的入境旅游受到极大冲击。以打洛口岸为例,2004年其旅游人次数在97.32万人次,到2005年同比下降97%,人次数仅为2.32万人次。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下岗人数达1100余人,减少的因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达5亿多元。

打洛镇所显现的旅游负面影响,也使得它成为再度关注边境旅游不能绕开的经验教训。因此,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云南发展边境旅游活动应吸取经验、教训,更科学、规范地进行战略布局。

 

打洛,由盛及衰的旅游10年

什么是旅游“废都”现象

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柏文在其有关《旅游“废都”现象与防治》一文中对旅游“废都”现象的定义是:指部分旅游小城镇在经历了旅游的“繁荣期”之后,旅游业进入衰退期,导致了“经济失力、社会失调、文化失色、环境失衡”的一种城镇旅游后现象。

“经济失力”意味着城镇经济长期依赖于旅游业,产业结构单一,一旦旅游退出,整个城镇经济失去发展的产业动力;“社会失调”意味着旅游的商业和经济属性打破了原有社会交际关系和社会阶层结构,商业化、阶层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导致整个社会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中;“文化失色”是指传统的文化遭受商业化、舞台化和现代化,从而失去了传统的本色;“环境失衡”是指植被遭受破坏,空气受到污染,城镇生态失去了本有的平衡。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文学家欲语还休。而当旅游或是旅游者以“轻轻地我来了,正如我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轻松在打洛镇来了又走后,对于打洛镇来说,似乎也有了一种不可承受之轻。在这个小镇的发展过程中,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经历了一场由盛及衰。

打洛镇的旅游发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已经走完了一个从旅游起步、到旅游繁荣、再到旅游衰退的3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通过对云南省旅游统计年鉴和打洛镇出入境人数统计数据综合测定,2000年以前,可以称之为打洛镇旅游繁荣前,2001年到2005年为旅游繁荣期,2006年至今为旅游衰败期。

随着’99世博会对云南旅游的提升,打洛镇作为国家一级口岸,及昆洛公路终点的一个边境浏览区,到打洛参加“边境一日游”,以此还能体验到别国走一走的异域风情,成为游客在西双版纳旅游的主要项目之一。打洛镇因旅游而兴起,小镇也被开发出新区和旧区。借助旅游业,新区不断发展聚集了不少商铺和商贩,甚至还建有豪华的四星级酒店。

如今,在宽阔的大马路上稀稀落落的车辆和行人。繁荣期过后设施过剩情况十分严重,昔日富丽豪华的四星级酒店——东方大酒店,门口用重重的大锁锁起,透过玻璃门他们依稀望见蜘蛛网蒙罩下的房柱和屋檐。“在打洛,看到了一个地方的旅游业走完整个生命周期后的景象。”李柏文告诉记者。

调查显示,打洛旅游的繁荣期,旅游业占据了镇产业结构的40%,形成城镇产业对旅游业的高度依赖。衰退期对旅游的替代产业主要是橡胶业和商贸,大部分从事旅游业的镇民重新回到了农民和边贸商贩的角色。

更让李柏文感到担忧的是,自04年底旅游业从这个小镇“抽离”,旅游业创造的生产力骤然退去,但那些因旅游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仍在持续。在李的调查中都明显地表现出了“非良性”发展的特征,并且这种“非良性”的效应仍在递延。

同时,由于旅游业利益外流,如今的打洛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决策能力去进行自救。打洛镇陷入了不良的发展之中,可以说,旅游业的退出为打洛镇带来了极严重的伤害。

回不到的过去

从李柏文的调查中,有一组数据虽然很日常却让人触动:当地居民串门的次数由平均7.32次/月,下降到4.72次/月。旅游活动的商业化功能直接改变传统和谐的人际交流方式,社会关系由原来的“人-人”关系变为“人-货币-人”。商业化也使得居民内部的经济非均衡发展,导致居民心境的变化。

“但某些时候看,他们还活在繁荣的过去,”李柏文说,“我们在打洛住宿,发现旅馆的收费比勐海县城的还高,后来我们调查了一下,这里私人旅馆客房每晚收费100-120元/间,比同类城镇高出50元以上。这就是旅游繁荣期造成物价骤然提高,旅游衰败后物价在短期内仍未回落的迹象。而我们在打洛吃饭,发现店家会‘宰’游客,说明当地人对外来游客的隔阂感明显。这都是过去旅游繁荣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一且形成了就很难恢复,人们的某些思维里也会停留着以前的模式。”

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可逆的,其破坏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对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环保牺牲为内容和代价的旅游项目建设开放,另外,就是人体废料污染、白色污染等。在打洛镇,新建的道路、大型表演场地侵占了植被的地盘,这些设施部分现在已经荒废,但植被却不可能再在水泥地面上恢复。

还有一种不可逆的是文化。当地居民、特别是外来投资经营者,都倾向于把传统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无原则的改变。旅游开发商不再尊重传统,为迎合旅游者把地方传统文化“舞台化”。

废都,并非偶然现象

打洛的旅游后现象是一种目前中国城镇旅游的典型现象,而“类似的案例可以在全世界找到。”“打洛的‘废都’现象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的院长田里表示,“深圳的沙头角,这是我在去年亲身到过的,20多年前我也去过这个地方,我看到了沙头角的变化。”

国外,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对旅游业影响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国内的关注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真正深入的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而对旅游负面影响的研究是旅游研究主要任务。

沙头角是深圳与香港交界的小镇,上世纪50年代被列为边防禁区。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沙头角旅游业最繁荣的时期,沙头角的中英街每日挤入成千上万的游客,这里拥有与国内市场上差价很大的商品,琳琅满目的百货更是在内地市场上难以见到的。到沙头角中英街购物,曾经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随着回归后港澳自由行的开放,加之中国内地市场经济的日趋繁荣,沙头角逐渐丧失其“购物天堂”的优势,如今当地的旅游业萧条,中英街再也不复昔日的风光。

沙头角似乎与打洛口岸有着相似的“废都”现象,但是,它们产生的原因并不相同。出现“废都”现象,包括政策变化,比如打洛。而以交通区位为主导的卫星型旅游城镇,如果重要道路改道,也会导致旅游城镇的破废。周边新兴城镇旅游目的地的替代竞争也会导致一些老化的城镇旅游目的地进入衰退期。而那些规划得当、注重环保、重视保护、预防和应对旅游后风险,旅游城镇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是产业的成功替代。

研究者的警醒

在李柏文的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旅游业的发展不可能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旅游。只有科学全面地分析旅游的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极积影响,削弱乃至规避其负面影响。”

“从打洛镇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们要提前阻止‘旅游后现象’的出现。”田里教授提出了四个防治的策略,“首先,城镇的经济发展要多元化。产业多元化可以降低旅游城镇对旅游经济的依赖性,即便旅游衰败后,产业风险也较小。不要过度依靠旅游业作为产业支撑,要注意适当地开发其他经济产业。”

“其次是城镇要有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决定城镇社会自身免疫能力的主要因素。这需要从教育着手,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具备应对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好旅游和城镇生活的关系,”

“第三是要注意挖掘本土文化。当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与外来强势文化发生交流、碰撞或者对抗时,本土文化要较高的文化自觉,才能避免被外来文化同化、吞噬。一个值得学习的例子是丽江纳西族文化的保存,正是因为纳西族是一个文化自觉程度极高的民族,他们热爱并捍卫自己的文化,所以不但保留了自己的语言,还有自己的文字,成为‘东巴文化奇葩’。”

“第四是提高城镇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主要途径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生态伤害,同时发展环保的技术,最终达到提高防治能力的目的。”

“提出这些策略,都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去谈。”田里教授说,“旅游目的地退出市场、旅游线路产品彻底消失等旅游后现象是大家都想去避免的。我们做研究,要走在现象的前面提出防治策略,希望研究的成果能在业界产生影响力,最终变成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废都”期待华丽转身

打洛镇,旅游业还能否恢复昔日的繁荣?田里教授则认为打洛镇旅游业已经不能恢复:“现在游客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出境,即便版纳重新发展边境旅游,重心也会放在东部的口岸,打洛的旅游业已经失去了市场优势。也有人想重新发展深圳沙头角的旅游业,但同样面对丧失市场优势的问题。”

“打洛本身具备的自然旅游资源不够丰富,‘独树成林’是镇上唯一开发过的景点,加上周边的交通不便利,较难吸引游客自发前往。”李柏文说,但是,打洛要走出困境,还可以从大力发展商贸和橡胶业来替代旅游产业,或者乘口岸升级的机会恢复发展旅游业。

西双版纳旅游局负责边境游事务的杨科长说:“打洛发展旅游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中一点就是其距离县城勐海以及版纳最大旅游地区景洪的路程较远,目前的交通配套还不够完善。”

不过,部分打洛当地的居民对旅游业还抱有期望。在打洛镇政府工作的叶女士说,虽然如今打洛的旅游业已经衰退,但那里仍然留守一批外来的商人,他们坚持相信打洛的旅游业能重新站起来。然而杨科长认为即便打洛镇再次发展旅游,对于当地的经济也只能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农业种植业已经代替了旅游业,成为打洛经济结构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旅行商对西双版纳的边境旅游抱有极大的关注,对打洛并未失去兴趣,只是,旅行商的行动必须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一位昆明旅游业者告诉记者,他很看好一条最具有云南特色,更有着国际开发力的“金三角边境游”陆路边境旅游,即:从昆明出发可走昆曼大通道,经磨憨口岸可以到老挝会晒,经会晒就可到达金三角地区,无需走回头路就可通过缅甸境内,再由打洛口岸入境。“金三角的神秘、西双版纳的雨林、异国的风情,都将在这条边境旅游线上体现。如果能开发,打洛不会被边缘化。”

今年5月,云南被确定为中国旅游业改革首个试点省后,在其规划中就明确突出抓好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对于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云南省提出分三类建设,保护提升一批、开发建设一批、规划准备一批。其中,云南省首批确定旅游小镇分类开发建设名单中,确定了以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等11个保护提升型小镇,以官渡区官渡镇等22个开发建设型小镇,勐海县打洛镇被确定为27个规划准备型小镇。

[后记]

都说旅游会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可是,一旦与经济挂钩,负上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旅游则变得不那么简单了。而更因为旅游所附带的社会活动性质,让其参与者都必须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一个是叫戴维的人说决定一个地方是旅游地对政府来说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做到的,而这一做法很可能把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毁于一旦。还有一位丹麦人说大家要小心不要把小鸟的巢弄坏了,不要让它没有地方可以栖息。”这是在今年刚刚举办的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田里在阐述关于“旅游后现象”时引用的一段话,十分具有感情色彩和个人色彩,也因此引发业内专家及更多旅游爱好者的共鸣。

我们关注一个城镇的“废都”现象,并不是否定旅游,回避教训,重要的是关注如何在这种教训下,让旅游向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重视边境旅游再次成为拉动旅游增长的一个切入点时,云南曾有的教训也将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宝贵财富。在今年5月,云南被确定为中国旅游业改革首个试点省时,云南就注定必须痛定思痛,最早开始反思失败,为旅游改革做出更多成功的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见,200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