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小酒庄,大产业——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2011-05-16 16:32:02)
标签:
中国葡萄酒发展模式年度发布杂谈 |
分类: 论坛:道听途说方为好记者 |
中国葡萄酒市场白皮书(2010-2011年度)第一论坛
小酒庄,大产业: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探讨了葡萄酒持续生产模式后,深入分析了饮料葡萄酒与酒庄葡萄酒的内涵、在葡萄酒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认为目前我国应在葡萄酒的优质产区大力发展葡萄酒庄,并通过葡萄酒庄的集群发展,形成葡萄酒大产业,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1、葡萄酒持续生产模式
近年来,虽然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在生产模式和指导思想上一直存在着一些偏差。在全球一体化及葡萄酒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考虑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日益完善我国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走持续生产的道路,才能提高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生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保证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者合理的收益、保护产地、尊重人和环境就成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全部任务,即葡萄酒可持续生产的目标就是:优质、稳产、长寿、美观。在葡萄酒持续生产的模式中,通过根据葡萄所要求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的产业布局、合理控制产量等手段,保证葡萄和葡萄酒的质量,是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持续生产的基础;只有保持葡萄的稳产,才能保证以葡萄酒为代表的葡萄产品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延长葡萄植株的经济寿命,保护葡萄园的景观,长期保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只有通过限制产量、合理施肥、科学植保等措施延长葡萄植株的寿命,才能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长期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能够诠释产地特质、风格独特、不能模仿的优质产品,提高土地的价值;只有保持葡萄园美丽的景观,才能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不仅在经济上充满活力,并保持其多功能性,特别是在社会、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促进产地的繁荣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
2、饮料葡萄酒与酒庄葡萄酒
葡萄酒是自然产品,它的质量和风格首先决定于产区的土壤、气候、品种等自然条件,其次才决定于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栽培、采收、酿造等人为因素。根据自然因素在葡萄酒质量中的重要程度,我们可以将葡萄酒分为饮料葡萄酒和酒庄葡萄酒两种极端类型。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中间类型。
饮料葡萄酒与啤酒和其他饮料一样,是大规模、工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产物,可以是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甚至是不同国家的葡萄酒的混合物。它们必须符合特定市场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既无缺点,亦无优点”,不具风格,没有个性,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酿酒技术。质量和口味的稳定一致、最高的回报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是该类葡萄酒生产者的主要目标。当然,这类葡萄酒也必须满足葡萄酒相关标准和生产规范的要求。
饮料葡萄酒的生产和营销需要大规模的投资。由于要满足大众口味,它除需符合相应的葡萄酒种类的标准外,就不能有特殊的个性。此外,它必须是大规模的生产,要求有大规模的葡萄基地、大规模的葡萄酒厂、大规模的葡萄酒营销体系。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就必须靠产量和销量取胜,因此价格也比较低廉。消费者对饮料葡萄酒的忠诚度或选择,主要是通过广告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大规模的广告宣传。
在葡萄酒的产业链中,葡萄的价值需要通过葡萄酒的销售来实现。而在饮料葡萄酒的产业链中,由于产量很大,葡萄酒厂不可能拥有符合其要求的大规模的自有葡萄基地,只能收购果农的葡萄原料,果农与酒厂就有了买卖关系,葡萄本身就变成了商品。如果处理不好酒厂与果农的关系,不仅整个产业链的运转不畅,而且也很难获得符合各类葡萄酒标准所要求的葡萄原料,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饮料葡萄酒在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我国葡萄酒市场处于初始阶段时,大部分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真假好坏缺乏鉴别能力,对葡萄酒饮食文化知之甚少,几乎没有消费习惯。在此背景下,饮料葡萄酒培育了广大的葡萄酒消费者和爱好者,促进了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饮料葡萄酒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我国葡萄酒严重的同质化,各产区、各企业产品的质量层次均一,特点、个性不突出,不能满足现在我国葡萄酒消费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需求。在目前我国葡萄酒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一方面造成各国内各品牌之间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也使得外国葡萄酒乘虚而入。
当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饮料葡萄酒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这类葡萄酒平淡、温和、保险,能够取悦于大多数消费者,是葡萄酒消费教育的“启蒙读物”。
酒庄葡萄酒是在特定葡萄酒庄中生产的葡萄酒。它必须与相应的传统、技术相适应,其质量决定于长期以来选择的最佳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品种、栽培管理方式、单位面积产量以及酿造和陈酿方式等,能够充分体现产地特征。这类葡萄酒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各具风格。它们的风格主要决定于产地,其次是品种。但是,产地特征的体现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酒庄葡萄酒由于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并在庄园内酿造葡萄酒,不仅保证了整个产业链的良好运行,由于能够从土地一直到葡萄酒的酿造进行全程监控,从而保证了其质量和独特的风格。
与饮料葡萄酒相反,酒庄葡萄酒并不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它有独特的风格,并不能让所有的消费者喜欢,而只是让部分具有相应的文化、传统背景和口味的消费者所青睐。因此,如果说饮料葡萄酒是“启蒙读物”的话,酒庄葡萄酒则是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高级读物”。
由于酒庄葡萄酒是与产地、传统、限量、优质、独特和高贵等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故通常价格不菲。
3、葡萄酒庄与酒庄葡萄酒
葡萄酒庄是指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它包括葡萄园、酒窖、葡萄酒生产及其相关的建筑。在大多数情况下,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甚至到灌装,每一生产过程都在葡萄酒庄内完成。
现在,葡萄酒庄已成功地应用于法国的其他葡萄产区并扩散到全世界的葡萄酒产区。当然,葡萄酒庄在葡萄酒世界的扩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所在地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在法语中,葡萄酒庄除Chateau以外,还包括Domaine、 Clos、 Camp等。根据法国1949年9月30日的法令,酒庄葡萄酒必须符合以下3方面的要求:
1)必须是原产地命名(AOC)葡萄酒(1990年10月16日欧盟3201/90标准第6条规定是地理标志葡萄酒《GI》,并将之在法国扩展至VDQS);
2)葡萄酒的质量决定于其自有葡萄园和葡萄酒厂;
3)酒庄葡萄酒只实用于符合相应酒庄葡萄酒标准的葡萄酒。
1973年12月12日的法令规定,对于AOC葡萄酒,只有当葡萄园属于酒庄并且葡萄酒在庄园内酿造,且符合上述要求的葡萄酒,才能叫酒庄葡萄酒。而对于合作葡萄酒厂(Cooperatives),如果其合作者中有庄园,则只有在单独酿造并陈酿时,才能叫酒庄葡萄酒。
虽然以后也有相关的法令涉及葡萄酒庄和酒庄葡萄酒的使用问题,但基本上仍然是基于以上原则的。
所以,从法律的角度而言,酒庄葡萄酒具有以下内涵:
——葡萄酒庄必须坐落在优质产区内。
——酒庄葡萄酒名称(如XXX酒庄葡萄酒)的权利并不与其高贵性相联系,而是酒庄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并在酒庄内酿造葡萄酒。所以,酒庄葡萄酒是一个通用名称。
——酒庄葡萄酒的名称(如XXX酒庄葡萄酒),可以扩大到其所属的所有葡萄园,但是,其葡萄酒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应酒庄葡萄酒的标准。
——酒庄葡萄酒的名称(如XXX酒庄葡萄酒)的保护,属于地理标志保护的范畴,同时也受商标的保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独具特色的优质高档葡萄酒是葡萄酒庄的主要功能,也是葡萄酒庄的灵魂所在。葡萄酒庄是传统的葡萄栽培、酿造、销售的场所,葡萄酒庄要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葡萄园、一流的酿酒师和丰富的酿酒技术,以保证葡萄酒的高质量和独特风格。
其次,葡萄酒庄具有传播葡萄、葡萄酒文化的功能。在这里,葡萄种植和酿酒已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传播葡萄、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载体,它让参观者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葡萄酒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是富有营养与保健作用的琼浆玉液,是天(气候)、地(土壤)、人(品种与酿酒工艺)三者的完美结合。葡萄酒庄的葡萄酒品酒室不仅提供免费品尝葡萄酒,而且播放有关葡萄酒及酒庄内容的短片,使游客对葡萄酒的知识、酒庄的历史和产品特点等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增加他们对葡萄酒的认识和兴趣,提供给游客葡萄酒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工作人员还会给参观者介绍完整的葡萄酒酿造过程,游客可以了解到一系列的葡萄酒知识,亲自感受到葡萄酒的熏陶。
此外,葡萄酒庄还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澳大利亚有1/3的葡萄酒收入来自于参观酒庄、酒窖、品酒等葡萄酒相关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2000年度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葡萄酒旅游业就刨造了高达39 400万澳元的经济效益。
总之,由于酒庄葡萄酒优良的质量、独特的风格和葡萄酒庄社会、旅游、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功能,特别是葡萄酒庄的文化魅力,使葡萄酒庄及其葡萄酒在葡萄酒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结语
饮料葡萄酒启蒙作用,推动了并将继续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葡萄酒消费已日趋理性化、多元化,葡萄酒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风格已成为葡萄酒爱好者的首选因素。
酒庄葡萄酒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的共同特性,在本质上天然地具有世界市场的亲和力,有同大自然的亲和力、同文化遗产的亲和力、同消费者的亲和力。是人和自然相互结合的产物。酒庄葡萄酒虽然葡萄酒庄的规模较小,但在优质葡萄酒产区进行合理的酒庄集群规划,就会形成大产业,实现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产地的繁荣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