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净化心灵的文章---我们都需要(转)

(2010-09-24 04:48:43)
标签:

转载

分类: 日志:没酒的时候呓语闷骚
可以影响你孩子一生的文章不可错过

故事一  爸爸和儿子

 

一个爸爸如何用“太好了”这三个字改变他和他儿子的故事。

爸爸过去因为儿子学习差,他和妻子常常吵架,每次儿子考坏了,他们夫妻二人就互相埋怨,还要训斥儿子是“笨蛋”,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有一天,终于落到了全班的最后一名。这位先生想,心烦也没有用,不如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考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

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您是不是有病了?”这位先生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再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就是在进步!”

儿子大受启发,一想,对啊,在童话《龟兔赛跑》里,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心里高兴起来,轻松起来。

第二次考试,他的成绩是全班的第19名。

爸爸拿过考试卷子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比上回已经前进十几名了!”听了这话,儿子也很高兴。

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的第5名,爸爸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1名就差4个人了!”

“后来,我儿子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1名!”讲到这里,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满意的笑容。

他的故事很有道理。我觉得,今天的孩子们就很需要这种心态,应该从小学会乐观地、潇洒地面对人生,将来肯定会生活得很愉快。

爸爸妈妈说出的“太好了”三个字,为什么对孩子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因为这三个字表达了父母对孩子巨大的信任,激励着孩子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这样就调动了孩子自身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这就叫“先接受现实,再改变现实”。有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的人,一生中不会被任何困难和挫折打败,他总会有办法站起来,再重新开始,总是会想办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人,不会失去成功的机会。

故事二、小孩的心

 

> >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 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 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 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 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 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 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 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这一 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 > _故事三、发生在欧洲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於是牧师把会众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会众中有一孩,因个子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 就在这时侯,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著她 说:「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於是会众顺著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牧师接著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著雨伞!」会众仔细一看,果然, 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 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 点都不小」,他 (她)们其实很「大」!他 (她)们的爱心很大!他 (她)们的信心很大!

 

> > _故事三、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_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後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 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 子。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 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後,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 嘉义到台北这堋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听到 老公这堋说,我相当感动,有这堋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 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你看 完这篇短文後,可以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可以把报纸放一 边,闭起眼睛沉思一会;也可以把这篇短文,转寄给很多朋友。

> 当然,我最希望你选择最後这一项,谁知道,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

 

按:这是一位家长在开家长会时的发言,讲的很好,在此转载以飨各位,但愿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是领先的,已经是人所共知,家庭教育是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做父母应以身作则,父母的举止言行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也往往是孩子模仿的榜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起点,自小在我印象中家庭是一个快乐、幸福的港湾,下面,我就从几方面说说怎样教育孩子吧!

一、与孩子真诚的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诚的态度是获取彼此好感的灵丹妙药。与孩子间的沟通、相处,亦是如此。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日趋早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明显了,不能与子女很好的地沟通,甚至形同陌路人呢?产生隔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与子女谈话是一种艺术,家长应学习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们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朝着孩子大声嚷叫和唠唠叨叨可能成为习惯,而且是徒劳无益的习惯。  首先,与孩子要互相理解,不要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管孩子们是否理解、是否心悦诚服的接受。孩子们跟大人一样,对人格和尊严看得很重,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大人尊重自己,能坐下来,以平等的姿态做知心的朋友,而不是只是长辈,不希望父母摆出一副长者面孔动辄训罚呵斥。

不要对孩子打骂和冷嘲热讽。孩子最大的弱点就是幼稚、易激动。一旦遭到父母的白眼,往往就会丧气、寒心、甚至丧失信心。这样,也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对立情绪,总觉父母是在有意刁难他们。 谈些愉快的话题,让孩子自然流露出来;或者告诉孩子,家长遇到“困难”、“烦恼”,让孩子出谋划策。家长把孩子当“心腹”,反过来,孩子才把家长当心腹,沟通就顺畅了。

耐心倾听孩子讲话。孩子喜欢枪战的游戏和有关二战的书籍,有时玩的高兴了看的高兴了就喜欢对我讲精彩的地方。这时不论父母的心情如何或手头正在忙些什么,一定要坐下来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让孩子感觉到和父母有共同语言,这样才能与孩子更好的沟通。

学会进行批评性谈话,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考察者靳忠良先生曾在一对美国夫妇家居住。有一次,主人3岁的小男孩在靳先生的床上又蹦又跳,这时他的妈妈走过来,用轻得几乎让人听不见的声音在小男孩耳边询问:“你觉得不经客人允许就随便在客人床上乱蹦,可以吗?”母亲的声音十分轻柔,脸上带着和蔼的微笑,但小男孩却像听见了严厉的批评,马上停止了乱蹦。“现在你觉得该同靳先生说什么呢?”母亲仍是用轻柔的询问口气同小男孩讲话。只见小男孩望着母亲思考了片刻,跑到靳先生面前连说“对不起”,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我从中得到启示,虽然母亲是在批评孩子,但两人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在亲切地讨论问题,孩子非但没有顶撞母亲,反而心悦诚服。

二、给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是孩子最先和最直接模仿的榜样。家长的语言、行动、思想作风时刻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育作用很大。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自你为人父母的那一天起,你就必须估量你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要言出必行,说道作到。

教育 家说,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是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的教材,最容易激发孩子的感性认识。父母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比如孝敬老人,公交车上的主动让座,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帮助别人等,这些都能让孩子耳濡目染。热情、真诚、礼貌、乐于助人的好习,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的。

让孩子看见你们经常看书报,跟其它所有的事情一样,孩子的举止言行是模仿父母的,即使孩子不喜欢看书,作为家长耐心教育。时辰经常买书看,这样,既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拓展了孩子的知识视野。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过程中,要有读书强烈的选择精品意识。让孩子安排自己的书,使之一起阅读、交流。

三、定目标,给孩子恰当的期望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为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每次考试达到好的成绩,给孩子添加适当的压力。每次考试我把他平时做错的题目一起分析,要求孩子认真复习,比较薄弱的科目加多时间复习,我以引导为主。读书的方法要他去掌握,灵活运用知识,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应当多鼓励与赞扬孩子,引导孩子向家长期望的目标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要靠平时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取。习惯成自然,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做人是孩子终生受益的。在这里谈不上什么经验,唯有顺其自然,望其健康、自信、快乐地成长。

十三种暗示法 引领孩子进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们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中,对孩子的“暗示”可以分:“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消极的暗示: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暗示"的错误。

“暗示”法一:使孩子积极做功课

1. 母亲确信孩子的功课一定会很好, 是培养孩子功课进步的第一步。

2. 对待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一样, 逐渐地孩子就会变成优等生。

3. 让孩子具体想象做功课会得到的好处。

4. 故意让孩子不做功课, 也是一种矫正不想做功课的[ 暗示疗法 ]。

5. 孩子发劳骚不想做功课时, 故意说:[ 反正你就是这样的小孩 !]

6. 偶尔说:[ 你去玩玩吧 !]反而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7. 当孩子不想做功课时, 让他整理桌子, 以培养想功课的情绪。

8. 当孩子做功课的引击尚未发动时, 让孩子先拟定功课的预定表。

9. 因不擅长的科目而陷入低潮时, 让孩子暂时只做擅长的科目。

10. 对于不能专心做功课的孩子, 让他抽签选择先做哪一科。

11. 父母批评学校或老师, 会使孩子讨厌老师与学校, 也讨厌做功课。

“暗示”法二:使孩子听从劝诫

1. 借着第三者传达母亲的担心给孩子知道, 以消除孩子的欲求、不满。

2. 和孩子发生对立时, 可利用信函或日记传达你的想法及心情。

3. 要让情绪激动的孩子坦然接受, 就要用比平常低的声音说话。

4. 先说父母的失败经验再进入主题, 孩子较能接受父母的劝诫。

5. 对[ 孩子的诱惑 ]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 孩子自然会忘记。

6. 以提议或商量的语气提出意见, 孩子会感觉是自己所下的决定。

7. 想给孩子很多注意事项时, 先限定于一个问题。

8. 对孩子强调[ 你一定可以做到 ], 孩子会有不想辜负你期望的心理。

9. 纠正孩子时, 不要说[ 别做什么 ], 而要说[ 应该做什么 ]。

10. 孩子失败时, 不要指责, 只要要求他再做一次, 自然可以减少失败。

11. 对孩子的细小过错, 要当场劝告, 较大的问题则过一段时间再劝告。

12. 以[ 现在也不错, 但是还要更好 ]的方法劝诫, 孩子会更乐意接受。

13. [ 你太邋遢了 ]的指责性词句, 容易让孩子产生负面性暗示。

“暗示”法三:导引孩子意愿

1. 为了让孩子向讨厌的科目挑战, 可把喜欢的科目留到最后才做。

2. 要让孩子做不太喜欢的事情时, 可以说[ 隔壁的小朋友也做…]。

3. 给孩子太好的环境, 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孩子的意愿。

4. 在孩子的房间贴上他所喜欢的明星或风景照片, 可提升其向上心。

5. 对于妄自菲薄的孩子, 要经常使用鼓励的语句。

6. 如果在孩子面前常说[ 反正…]等话语, 孩子就不会努力。

7. 有时用[ 你要考虑妈妈的想法 ]等哀求性刺激疗法也很有效。

8. 当孩子反省时, 父母可以采取出其不意的方式。

9. 使用报酬诱饵时, 其报酬要有具体形象, 以引导孩子提高意愿。

10. 有时候, 不妨利用假日, 一家人去爬山或看辽扩的海洋。

11. 对于孩子提高意愿去做的事情, 都要给予评价。

12. 赞美孩子时, 必须由衷地表现出和他一样高兴的心情。

13. 故意责骂过于自信的孩子, 激发他的自尊心, 以促其提高意愿。

“暗示”法四:使孩子自动消除不满情绪

1. 由父母选定选择条件让孩子选择, 使孩子有参与的意识。

2. 有时候干脆装作接受孩子全部的要求。

3. 先倾听孩子的不满, 让孩子发泄欲求不满的情绪。

4. 对细微的不平或不满, 要夸张地重视。

5. 即使孩子的要求过于无聊, 母亲也要以认真的表情倾听。

6. 对于孩子不当的要求, 不妨附带提及比他要求还高的条件。

7. 让孩子自己思考不能的理由, 再冷冷地说:[ 不行就是不行 !]

8. 要阻止孩子的任性, 不要提善恶, 而只刺激孩子的损益感情。

9. 对于孩子的不平不满, 不要全面否定, 应先肯定一部份。

10. 对孩子提出的[ 朋友都有 ]的理论, 以[ 也有人没有 ]对应。

11. 安排发泄情绪的另一个场所, 孩子的不满就能解除。

“暗示”法五:解除孩子厌烦心理

1. [ 只做三十分钟的功课看看 !]给予几个小目标。

2. 不要让孩子在做功课时的休息时间发呆, 而让他做一些杂事。

3. 让孩子拥有每天都必须做的简单事情。

4. 做功课当中的点心或宵夜, 具有[ 再继续做下去 ]的暗示效果。

5. 趁孩子还感兴趣时, 利用[ 中断效应 ], 宣布[ 下次再继续做 !]

6. 当孩子因做功课而感厌烦时, 可利用溜狗等做适度的运动。

7. 孩子若说[ 做功课真辛苦 ], 不要附和他, 应说[ 那并不痛苦 !]

8. 孩子开始懒散时, 就下最后通牒:[ 现在不做就来不及了 !]

9. 如果挑唆孩子可以失败, 孩子就会忘记厌烦, 而想重新再挑战。

10. 将不同性质的科目组合起来, 让孩子达到调剂情绪的效果。

11. 当孩子开始感到厌烦时, 可改变做功课的桌子和地点。

“暗示”法六:解除孩子紧张与不安

1. 对于因犯了错而强烈不安的孩子, 安慰他,人总是会犯错的。

2. [ 只不过是考试而已嘛 !]母亲的一句话可以使孩子轻松下来。

3. 对孩子说:[ 考完试我们一起去吃冰吧 !]以改变孩子的情绪。

4. 孩子在兴奋状态时, 故意以缓慢的态度对应。

5. 对因时间而焦躁的孩子, 称一小时为六十分钟, 可减轻其心理负担。

6. 孩子害怕失败而感到不安时, 尽量加以赞美。

7. 对害怕陷入低潮的孩子, 先给与简单的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劣势。

8. 容易紧张的孩子, 让他在纸上涂鸦, 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9. 孩子呈现焦急和战战竞竞状态时, 教他慢慢吐气使之缓和。

10. 孩子为了考试而紧张时, 母亲可以试着故意说错话。

11. 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 平常给他带吉祥物。

12. 孩子太紧张时, 让孩子说出自己紧张的情形。

13. 给孩子和紧张感完全无关的小小欲望满足, 就能解除其紧张。

“暗示”法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

1. 让孩子用非整数的时间, 拟定做功课的时间表。

2. 将闹钟铃声作为上床时间, 以决定结束做功课的时间。

3. 孩子精神散漫时, 让他听一会儿时钟的滴答声。

4. 做功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时, 试着用嘴巴念出内容。

5. 无法热衷做功课时, 可将预定表加以改变。

6. 限制[ 只有一次而以 ], 孩子反而会产生自动自发的情形。

7. 平常就培养让孩子帮忙做家事及所规定的工作习惯。

8. 对无法认真准备考试的孩子, 不妨积极地劝他猜题。

9. 做功课之前进行固定的仪式, 就能马上集中注意力。

10. 担心的事情太多的时候, 不妨先着手做所担心的事。

11. 对于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 不要以时间而用数量来拟定计划。

“暗示”法八:使孩子摆脱困惑

1. 为选择甲或乙而困惑时, 针对孩子会选后者的心理加以询问。

2. 为了升学或就业而困惑时, 应诱导地问:[ 要考私立或公立 ?]

3. 对到处碰壁的孩子说:[ 假如甲不行, 还有乙和丙 !]

4. 为了考公立或私立学校而困惑时, 断然地说:[ 你适合考私立 !]

5. 孩子走头无路时告诉他:[ 这时反而可以发挥二、三倍的实力 !]

6. 对于孩子更高的欲望, 加以封锁地说:[ 不能再高了 !]

7. 故意装作没看到, 以消除孩子的迷惑。

8. 当孩子迷惑时, 早上让孩子打开窗子看看充满生气的外面。

9. 让孩子看漫画或幽默笑话, 以克服想不开的情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