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森葡萄酒异军突起,跻身内蒙古市场三甲

标签:
葡萄酒西部杂谈 |
分类: 品牌:热脸总贴冷屁股的事 |
汉森葡萄酒异军突起,跻身内蒙古市场三甲
http://www.9998.tv/UploadFile/2008/11-15/200811159213528964.jpg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世人感到了冬天的寒冷。可在中国遥远的北方,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河套平原乌海段,汉森葡萄酒庄传递给人们的却是一股暖暖的春意。知名葡萄酒酿酒师、我国西部葡萄酒营销推进的践行者、汉森葡萄酒总经理朱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着汉森葡萄酒团队驰骋于大漠戈壁,往来于具有1800公里国境线的内蒙古大草原,开创了西部葡萄酒品牌成长的奇迹。
2008年在呼和浩特这个人口不足300万的塞外名城里,汉森葡萄酒在2500家的流通渠道中布点400余家,现饮终端覆盖率80%以上,大卖场覆盖率100%,中型连锁超市覆盖率80%。
在内蒙古区内其他市场,汉森葡萄酒在乌海、包头、鄂尔多斯等西部主要城市,产品延伸至每个区县,成为当地政府指定接待用酒;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产品延伸至地级市场。汉森葡萄酒覆盖全区,成为内蒙古仅次于长城的葡萄酒品牌,被誉为内蒙古继乳、肉、绒之后的第四品牌。
汉森总经理朱华向记者介绍说,汉森葡萄酒在短时间内的崛起,主要依靠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生态产地优势。内蒙古乌海市属于荒漠性草原,早晚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是培育葡萄的乐土。乌海的葡萄酸度适中,色泽鲜艳、香气浓郁,且含糖量高。据专家考察,乌海是可以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地区。汉森2008年发酵的各个品种的葡萄酒经著名葡萄酒专家王俊玉、陈泽义的品尝后断定,其富有层次感、结构感,刚刚酿出2个月的新酒犹如陈年1年的酒。跟国外的顶级酒相比不如,但在国内却首屈一指。
2006年,汉森葡萄酒获得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2007年2月,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和绿色葡萄的认证,葡萄和葡萄酒同时获得此认证在国内尚属首家。2008年4月,由于汉森在发展葡萄酒产业带动当地沙漠经济腾飞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二是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2008年9月,以内蒙古文化为基础的汉森酒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104个不锈钢自动控温发酵罐、93个不锈钢储酒罐、4000平米的地下法国橡木桶酒窖、200米的地下橡木桶长廊、2300万元的现代化设备,产能6000吨,这不仅是内蒙古最大的葡萄酒庄,而且还是一个集旅游、葡萄酒消费体验和当地葡萄酒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酒庄。朱华这样描述着2009年绿化完毕后酒庄的情景:到这里的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葡萄品种亲自动手种植,平时由酒庄根据游客的需要帮助管理,成熟的时候,让他们在酿酒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口味酿酒,我们的酿酒师可以根据客人要求调整酸度和口味,最后为游客装瓶,让葡萄酒深化为一种有意义的纪念品。
三是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营销机制。中国葡萄酒市场经营没有优选模式,经验也很少。经销商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产品。因此汉森制订了各种合作方式供经销商选择。惟有一点不变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合作模式,汉森都会保证给予经销商的丰厚毛利和足够的投入。这样的政策使得经销积极性更高,区内市场也因这种灵活多样的厂商合作机制得到了快速发展。
谈到2009年规划,朱华表示,汉森葡萄酒在巩固和扩大本区市场之外,会进行适当的区外市场拓展。基本思路是利用区内市场影响力大力培养山西、陕西为主力市场,发展建设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市场。2009年成都糖酒会汉森葡萄酒将适当高调招商,这种积极稳妥的步骤、态度体现了汉森葡萄酒营销体系的成熟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