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访手记·我的西部情缘

(2007-09-22 20:51:10)
标签:

产经/公司

亚洲金奖

西部酒窖

西部葡萄酒

贺兰山

生活记录

分类: 酒旅:品万坛酒须行万里路

西部酒窖系列报道之七

采访手记·我的西部情缘

 

    记得采访宁夏林业局的副局长潘景林的时候,他突然问我:为什么要做西部酒窖这样一个选题,因为这是政府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确实问得有点突兀,一时间

    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可能源于我的西部情结。

    贺兰山东麓的两次劫难

    生于西部,长于西部,工作之后无论是做什么,几乎都与西部有着不解之缘。最初介入葡萄酒的采访报道的时候,首先接触的也是西部。那是1998年的春天,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李华的办公室里,这个在中国葡萄酒界叱诧风云的人物坚定地说:“中国葡萄酒最终的归宿就是西部,西部兴则中国兴。”

    第二年当我踏上贺兰山东麓的土地,采访了正在崛起的西夏王葡萄酒,看到正在兴建的银广夏贺兰山葡萄酒万亩葡萄园,领略了西部蕴含的特强的葡萄酒生机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李华博士的断论。

    然而时过两年,号称中国第一大蓝筹股的银广夏轰然倒坍,给贺兰山东麓产区蒙上了极大的阴影,宁夏人盎然的葡萄酒理想遭受重创,西部葡萄酒从此步入一种等待、观望、艰难的期盼状态。“成也广夏,败也广夏”成为当地人熟知的悖论。2004年,已经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的李华,在他的办公室里沉痛的说:“贺兰山东麓产区,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当他站在被荒芜的葡萄园里时,这个坚毅的男人痛心疾首,潸然泪下。

    就在银广夏艰难重组的三年,西夏王葡萄酒得到了快速成长,行业排名一度进入中国前十位。可是好景不长,本以为筑巢引凤可以更高更强的西夏王,江中制药的入主却将其束之高阁,而本身“杞浓”枸杞葡萄酒的运作发生致命危机。西夏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整整五年的中国葡萄酒发展的高峰期,西夏王错过了。

    原西夏王酒厂厂长现任鹤泉葡萄酒公司总经理的魏继武亲眼目睹了银广夏与西夏王的兴衰,十分沉痛的对记者说,如果银广夏不出事,江中制药能专心经营西夏王,中国葡萄酒的市场格局将不会是现在的样子。这两个龙头企业的两次劫难,将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发展退后了十年。

    贺兰山情缘

    神赐的葡萄酒宝地,贺兰山东麓浸润了众多葡萄酒工作者的心血,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事出必然,2004年我到贺兰山葡萄酒做品牌管理工作,身入其中,历经银广夏的酸甜苦辣,艰辛悲怆,其吞服的不仅仅是本身的恶果,还背负着整个产区的沉重责任。但是我经历的不仅仅是艰辛,更重要的是贺兰山人的舞蹈。带着脚镣的舞者,必有不灭的希望。整个贺兰山东麓产区对葡萄酒的那份挚爱与真诚,那种振兴崛起的信念,急迫发展的欲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能够亲身体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脉动,更深体会到这个风水宝地的人文历史、世事风情,与宁夏的葡萄酒工作者共同经历风风雨雨,真的非常感谢贺兰山葡萄酒给我这两年的机会,此缘已结,今生难了。

    魏继武先生指着西夏王的一栋二层楼说,“那就是当年李华在这里搞研究的住处。那是20年前的事了,冬冷夏热,过着生炉子打蚊子的艰苦岁月,一个从法国留学归来的葡萄与葡萄酒博士,能够忍受这样的生活,令人肃然起敬。”贺兰山东麓产区为什么成为李华的“心病”,我深有体会。

    美酒殿堂的问题与希望

    自从西夏王和贺兰山葡萄酒2001年在法国获得了波尔多葡萄酒商会颁发的“金葡萄奖”以后,宁夏葡萄酒的品质就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2005在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一举拿下三金一银奖牌,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业内专家、行业媒体称贺兰山东麓产区就是中国的“波尔多” ,进一步确立了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国际和国内葡萄酒界的品质地位。

    “哪里的葡萄酒最好?我们宁夏的!”类似于这样的问答在贺兰山东麓产区你随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自信与自豪是在其他产区很少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懂酒的人尝过这里的酒,没有不说好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院院长克劳瑞说,贺兰山葡萄酒“色泽辉煌灿烂、口感丰满、后味悠长,实为世界级好酒”;法国奥日朗葡萄酒学校的巴赫台里·欧门·西里维斯特更是惊奇的赞叹,贺兰山东麓产区真是一个东方奇迹,这是上天赐给你们的风水宝地。

    中国葡萄酒经过20多年的发展,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市场容量不断增长,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难得的时期。按理说,作为优质葡萄原料产区的贺兰山东麓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然而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种结果。

    “在行业里我们声名远播,在消费者对我们确知之甚少,我们不得不沦为东部葡萄酒巨头的原料车间。”品牌问题一直困扰着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的发展,这是该产区自上而下都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但是,经过多次劫难的贺兰山东麓,并没有听任这样的现状,他们正在努力改变着现状。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龙头企业银广夏贺兰山公司已经走出困境;西夏王也在进行资源重组开始发力,新兴酒庄巴格斯严格按照国际酒庄标准建设和生产,扬起了产区酒庄酒的大旗;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第一金奖得主鹤泉葡萄酒公司利用这一有利的品牌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正在从加工型生产企业向品牌运营商的方向转变;10万亩基地规划和万吨规模酒厂动工的汉森葡萄酒,也凭借着金奖的效应在内蒙市场牢牢扎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先进营销理念的思域葡萄酒也已率先在福建市场大行其道;而即将上马建设的圣路易·丁酒庄和由上海资金投入的新惠彬酒庄更是激发着产区产业的发展激情……这一切昭示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正在崛起,一个无限大的财富机会正在凸现。

    可以断言,谁抓住了西部葡萄酒,谁就有光明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