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名牌的人不一定要懂得名牌,就像喝酒的人不一定要是一个品酒专家一样。现在有很多现象告诉我们,你必须要成为专家,才能享受名牌。不断地有人教你怎样闻酒,怎样看酒,怎样在嘴里咂吧咂吧酒,然后告诉你怎样辨别酒的好坏。他会不厌其烦地批评你的不良嗜好,不要加雪碧,不要加可乐,这样会怎么怎么的……哎呀,累不累呀?工作了一天,我要的是放松和随心所欲,感觉好就好,哪来那么多的“马甲”?
我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喜力“激渴”狂潮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差不多一个月以后,终于在上个月的ROJAM。大腕PAUL
OAKENFOLD冷酷登场1小时零20分钟后平息了下来。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挤在舞池的周围,装备都一样,两只闪闪发光的“激渴”的眼睛和一小瓶绿油油的喜力啤酒,姿势也一样,伸长了脖子震着腿,等着万众仰望的DJ天神。有个哥们对我说,哎,你听排名第一的DJ放的音乐,那节奏,那感觉,就是不一样!我一看,PAULOAKENFOLD还微笑着坐在那儿喝酒呢!放音乐的还是暖场DJ。后来,又有人问,怎么还不上?暖场的太难听了!一看,大腕已经上场忙活了好一会儿了!
PAUL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有一种东西叫大牌,并且还是世界第一的大牌,大家都围着他转,他则坐着飞机转一圈,放一个多小时的唱片,就拿几十万,至于其真正价值,反正大家都无所谓,要的只是“世界排名第一”这几个字。
我的一个同事一向信奉“见人减岁,见物涨价”的信条,但是有一次看到一个客户的高级皮鞋,便想奉承两句,您这皮鞋肯定很贵?客户说:你估个价?500RMB。你什么眼神儿?2000多!结果是业务没有谈成,还被人家数落了一番。
说实话,迷信大牌、名牌,已经无关于它的实际价值,这是一种感觉。如果一定要成为一个专家才算理性的消费者,那我宁可不喝葡萄酒。葡萄酒给人的就是快乐和自然,但是要我们很痛苦地去面对他,这是不公平的。抛开一切扔掉“马甲”,我加雪碧,我加可乐,我的自由。生活,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