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葡萄酒是中国“土酒”

(2006-08-30 17:36:57)
分类: 文化:谁都可以编造的胡话

葡萄酒是“洋酒”吗?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就将葡萄酒划归外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葡萄与葡萄酒在中国古已有之,不是舶来品,更不是“洋人”的发明。

一、猿酒说
原始的“酒”是野生浆果经过附在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称为“猿酒”,意思是这样的酒是由我们的祖先发现并“造”出来的。
而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是“古而有之”了。

二、葡陶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 “蒲萄”、“蒲姚”,“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萄酒”等。
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
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就是说人们聚在一起喝这个东西做的酒,会醉得很舒服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南部的葡萄都是野葡萄。

三、《诗经》与葡萄
我国最早的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王风"葛》:“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 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从以上三首诗,可以了解到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四、《周礼》与葡萄
《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
“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 、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
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
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
这样,在约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萄萄园,并且已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作为皇室果园的珍异果品的。

五、中国葡萄酒发展阶段
中国葡萄和葡萄酒业开始,还是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从汉武帝建元年间张赛从西域引进欧亚种葡萄,到清末民国初的二千年间,我国的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汉武帝时期:葡萄酒业的开始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酒业的恢复、发展与葡萄酒文化的兴起;
唐太宗和盛唐时期:灿烂的葡萄酒文化;
元世祖时期至元朝末期: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繁荣;
清末民国初期:萄萄酒业的转折期。

葡萄酒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葡萄酒应是中国“土酒”,而不是“洋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