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葡萄酒消费的误区

(2006-04-02 11:49:55)
分类: 常识:方便自己充电的地方

葡萄酒消费的误区

场景一

   几个富豪模样的中国新生代,在大庭广众之下,喝人头马如饮白水,全然不将这千八块钱的高级酒当成一回事,哪怕是装模做样地把酒在嘴里多呼噜一会儿都不可以,硬是整瓶整瓶地仰脖倒。连老外看了都心痛。

场景二

   某酒吧,侍者对要了几瓶国产葡萄酒的客人说:请问要不要兑雪碧?我要雪碧,我要加冰块——

场景三:

而立之年恰逢同学聚会,大家开怀畅饮。白酒、啤酒各取所好,唯独对干红葡萄酒不屑一顾,倒是对一半葡萄汁一半水的葡萄酒情有毒钟。“红酸不拉几,喝不惯,不如这xx葡萄酒,酸酸的,甜甜的”。

以上三个场景在我们日常消费葡萄酒时再常见不过的了,其实,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消费误区。

追求时髦,盲目跟风。

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都是国外顶级的葡萄酒,连富有的老外都不会像这样去喝的,更何况“牛饮”。他们视此酒如天外美女,爱护有加,不敢有丝毫的损害,喝酒是因为爱酒,对美酒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感情。如今国内许多人喝酒却没有这种情绪,以为喝红酒就能表现身份和地位,似乎高人一等,越贵的,越国外的,越能表现,把本是喝红酒的高手搞的不伦不类,本有文化却变得粗俗低级。

其实老外平时只喝一般餐酒,跟我们喝白酒一样,体现的是需要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愚昧消费。

一只美丽的葡萄酒是因为它能够将葡萄的所有优秀之处,通过酿造的各种工序完美的表现出来,干酒的美,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够把葡萄中的糖分转化到最佳程度,适合于人体感官对葡萄酒的要求。加雪碧无疑会破坏酒的成分,酒的美也就无从谈起。中外口感上的差异本无可厚非的,但如此消费不如用葡萄汁加雪碧还来的便宜和实惠。

美国人刚开始喝葡萄酒时也是加雪碧的,不过现在不加了,这是对葡萄酒认识上的进步,我相信,走出误区,中国人也能像喝白酒一样去喝葡萄酒的。在此,我想提醒一下卖酒者:教会我们喝酒,比卖酒更重要。

我们掉进卖酒者设的陷阱

因为我们爱喝酸、甜的饮品,有些酒商就以所谓的迎合我们的口味为由,把加了水、香精、糖和酒精的葡萄汁称为酒,而我们不知就里地喝得很好。如果静下心来算一算,“三精一水”的混合物怎能称其为酒?作为葡萄酒应该是100%的葡萄原汁经过发酵和各种特殊工艺酿造出来的,即使是真正的甜酒,其酿造工艺还会更复杂,要求更高,哪能简单勾兑就行哪?充其量不过是葡萄饮料。所以在喝葡萄酒之前,我们还是先弄清楚是要喝酒还是要喝饮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