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门前的“小树瘫与一场虚惊

(2025-09-04 00:24:06)

校门前的“小树獭”与一场虚惊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总会有一大批孩子告别以保育为主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来到小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涯。我们深知,对孩子来说,这个跨越是比较大的,因而也作好了一定的应对措施。所以按照惯例,一年级孩子的入学会比其他年级早一两天。因为无论是找教室、上厕所,还是用餐礼仪、放学路队都要反复训练,提早一两天,校内只有他们,就能不受干扰地进行训练。
今年8月29日一年级新生报到,允许家长带着孩子进校门。第二天家长送到校门口,孩子就自己进学校,一路上安排的志愿者随时进行引导。我和其他几位校长都在校门口值日,看到绝大多数孩子在校门口都能和家长愉快地道别,随后高高兴兴地地走进了校门。一些看上去稍微有点胆怯的孩子,在父母的轻声叮咛和老师的热情迎接下,也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校门。倒是一些父母,即使孩子进了校门,也挤在校门口不停张望,有的还不忘大声叮嘱:“要听老师话!”“别忘了喝水!“”记得上厕所“……我们一边让父母尽快离开,一边安慰他们:“放心吧,你们的孩子都很棒,他们会很快适应新环境的。” 
家长们慢慢离开,孩子们继续前来,一切都很正常。突然,校门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胖胖的小男孩死死地抱住妈妈的腿、腰,整个身子挂在妈妈身上,像一只绝望的小树獭抱住即将被砍伐的大树,又像一只八爪鱼,用尽全身的力气缠绕着。妈妈试图掰开孩子的小手,但那手指像焊住了一样,紧紧攥着衣角,怎么也掰不开。看来这孩子不肯上学,这种情况以往也有,所以我们也见怪不怪了。我们几个走上前去,想帮助家长一起劝说孩子。只见孩子的脸上挂满了泪珠,鼻涕眼泪糊成一团。他用带着哭腔、含糊不清的语言和妈妈做着 “谈判”和挣扎:
“妈妈……呜呜……不要走……我不要上学……”
我们也极尽劝说和引导,想带孩子进进校门,但孩子根本无视我们的存在,一个劲地叫唤:
“我不要进去…..我就要妈妈……我就要妈妈…….”
妈妈呢,似乎很无助,但又似乎已经习惯这样的“纠缠”,她想方设法把孩子往校门口靠近。见劝说不起作用,我们也和妈妈使劲把孩子往校门口拽。尽管这孩子挣扎得特别厉害,但人多力量大,孩子很快来到了校门口,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拉着孩子,妈妈的手终于解脱出来了,在校门口闸道边妈妈使劲把孩子往里一推,随后一句话也没说,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拼命跑开了。等孩子反应过来,哭喊着想扑出去,门口的保安和其他值日老师迅速拦住了。孩子哭着闹着,我们呢,自然只能继续劝说,甚至是哄骗。这时候刚从幼儿园轮换到我们小学的社区警辅人员告诉我们,这孩子在幼儿园三年,哭了三年,大家都认识他。怪不得刚才那位妈妈似乎很淡定,原来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小孩子刚上幼儿园不适应,哭闹一阵子是正常的,过一阶段自然会好,但是连续哭三年,我们还真没听说。现在孩子上小学了,瞧他那哭闹的样子,看来我们的压力也不小啊!好在警辅告诉我们,只要进了校门,这孩子一切正常,也不再哭闹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尽管进了校门,孩子还不肯进去,我们一边劝说,一边让他在门卫室旁边坐一下冷静冷静。哭闹了一会儿,孩子见妈妈不可能来了,加上我们的老师的“哄骗”技巧也真不赖,慢慢就不哭了,最后我们金校长带着他走进校园去教室了。我们也长长舒了口气。我继续在门口值日,从警辅人员那里,我们也得知,妈妈特别宠爱这孩子,孩子也特别依恋妈妈,只要妈妈送,孩子哭闹得特别厉害,妈妈不多说话,也不会发火,只会使劲拽孩子进校园。但可能平时太宠爱,对孩子的饮食也没什么控制,孩子已经80多斤了,妈妈人也不大,所以每次妈妈都会筋疲力尽。爸爸送孩子也会哭,但是爸爸比较粗暴,孩子不肯进校园,爸爸有时候会抬起一脚就把孩子踢进去,所以孩子特别不喜欢爸爸送,总是喊着“妈妈——妈妈——”看来,这孩子我们必须得多关注。
正如警辅人员所说,孩子进教室后一切正常,我们也安心了很多。下午开家长会的时候,爸爸跟班主任说自己的孩子进校门会哭,因为我们既经历了孩子的哭闹,又听说了孩子的故往,所以提议以后就让孩子爸爸送。爸爸也答应了。
第二天,我继续在校门口值日,在关注其他小朋友进校门的同时,我更在期待昨天那小男孩的到来。过了一会儿,小男孩来了,还是妈妈送来的。明明昨天跟爸爸讲好他送,但是今天就变卦了,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存在问题的。不出意料,母子俩又纠缠在了一起,孩子又哭又闹的情形我们是看不过去的,于是又迎上前去。让我们意外的是,妈妈看见我们拉住了孩子,竟然撒手就走,一点不夸张地说是奔跑着离开的,而且没说一句话。这样的家长我们还真的还没见到过。这次离校门还有一段距离,孩子见妈妈离开,发疯似地哭嚎着、挣扎着,最后竟然在地上撒泼打滚,我们三四个人都无法把他拉起来。送孩子到校的家长越来越多,看到这样的场面免不了要好奇地围上来看看、问问。在校门口造成围观肯定不行,而我们几个的好言相劝也实在无法让这孩子进校门,必须得采取措施。于是我让韩校和值日的陈老师这两个男教师把孩子从地上拉起来,随后使劲扛了起来,张校等几个女教师跟在后面,一边劝说一边做好捡拾孩子的可能掉落的书包、鞋子等东西的准备。80多斤的孩子拼命哭闹,使劲挣扎,那场面真的有点难看,也把我们几个累得气喘吁吁,最后终于把孩子带进了校门。随后又是重演前一天的故事,在门卫旁冷静了一会儿,孩子跟着德育处的朱老师也是他的语文老师进了教室。
孩子的事情解决了,原本以为终于又送了一口气。
回到办公室,我仍旧气喘吁吁,于是在家庭群里说起了这件事情,没想到上午10点左右,我先生说在抖音上看到了视频,我的神经立即紧张了起来,看来我们专注于把孩子带进校门的时候,有家长拍下了视频。我非常清楚,我们处理这件事情绝对没任何的差错,但是视频无法呈现全部事件,现在的网络又很可怕,也有一些人专门要博眼球蹭流量,一旦被人掐头去尾利用了,那我们有嘴说不清。于是我赶紧找到抖音查看,视频就是我们扛着又哭又闹的孩子进校门的那一段,那孩子的哭声真的很刺耳,我们的校名也特别突出。拍视频的人只是当作趣事上传了,还用“哈哈”作为文字说明,后面的评论倒也没有什么负能量的,但是不经同意就把这样的视频上传,而且不一会儿就是五千左右的点赞量,我们还是很担心的。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我们必须作出积极的应对。于是我们在汇报政府宣传部门和教育局的同时设法找到发布者,还好,在抖音中我们发现了这位发布者,万幸的是,我们有老师认识这位发布者。于是我们迅速联系上了他,他也对自己的无心之举表示了抱歉,并且很快删除了视频。尽管最后没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场惊吓我们还是真真实实经历了。

这个故事虽然以一场虚惊告终,却折射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它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特殊情况时必须要有耐心、专业与协作精神,无论是值日校长、老师的果断扛起孩子,还是警辅人员的及时信息共享,都说明校园团队应对突发事件必须要有默契与效率。另一方面,孩子的持续哭闹与父母的应对方式,也暴露出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矛盾:过度溺爱与简单粗暴并存,父母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反而加剧了孩子的分离焦虑。更重要的是,在自媒体时代,校园事件的传播速度与不可控性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不仅要处理现实问题,还要时刻警惕舆论场的放大与扭曲。
这件事提醒我们,家校合作绝非一句空话。父母需要学会理性放手,学校则需要更细腻地关注个别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也应多一份责任与善意,未经思考的“随手一拍”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扰。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坚持,它需要时间,需要信任,更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守护那份宝贵的耐心与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巧遇
后一篇:比较“开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