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流光知味》,悟生活智慧
(2025-01-11 00:04:27)
学期和孩子们共读中国、非洲、欧洲民间故事,把小时候没有机会读故事书的遗憾给弥补了不少。读完民间故事,必读书目中还有一本《流光知味》,光看题目,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从图书馆借来了书,作者是“汪曾祺等”,看来并非一个作者。接着看到了“精选汪曾祺、丰子恺、林海音等30余位名家传世佳作,字字珠玑,谈对人生的思考与领悟”这样的语句,原来这并不纯粹是他们的文学作品,更多的可能应该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对这样的知名人物,其实我是有好奇心的,如果通过阅读,能够了解他们的的经历和思想,那一定是很有意思的,我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书名为
“流光知味”,是不是跟流逝的光阴、生活的滋味有一定的关系呢?只是模糊的感觉,无法真正透彻地理解。这时候一串小字又出现在眼前:“一寸流光,一抹相思,述不尽的往事,光阴渡”。好诗意的文字啊!应该是是对时间流逝和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吧!
“一寸流光”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一般不可捉摸;“一抹相思”则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深深思念。“述不尽的往事,光阴渡”应该还是描绘回忆中那些数不清的往事和时间的流逝。看来是作者们确实在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记忆的留恋。很喜欢这段话,自然很喜欢这个题目,还没打开书本,对这本书的亲切感已经油然而生了!
平时也会阅读到这些名家的作品,但是零零碎碎的,能够在一本书中一下子阅读到那么多人的故事,那种好奇和期待真的是前所未有的。
进一步了解人物
30多位名家,汪曾祺、朱自清、丰子恺、老舍、矛盾、鲁迅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有的是我们教材课文的作者,曾经深入研究过他们;有的是很多经典著作的作者,阅读过,也算是比较熟悉的;有的虽然没有很深入读过他们的作品,但也经常能在另一些名人的文章中见到他们的名字,或者也经常能够听到他们的故事,也应该算是熟悉的人物……翻开一篇文章,一看作者,马上会有种相识的感觉,记忆的链条就会把脑海中相关联的内容串连起来,读来也会更加亲切,有时候甚至会忍不住发笑,心底默默地想:这些名家身上也会发生这么有趣的事情啊!
但是因为知识不全面,读的书又不是很多,所以全书中也有宗璞、朱湘、庐隐、萧乾、金克木、石评梅6位作者我一点也没听说过。这么有名的人物,我毫不了解,确实有点难为情,于是迅速启动搜索程序,虽然仍旧记不住,但至少暂时对他们有了一些了解,比如了解这些人都是和鲁迅、冰心等名家同时代的作家,明白宗璞是冯友兰的女儿,了解庐隐和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等等”。
对于这些名家中的林海音的性别,我还闹了个笑话。读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教材中有《冬阳·童年·骆驼队》,虽没教过,但知道是林海音的文章。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始至终认为林海音是男作家。最为可笑的是,上次到班级上课,说起我已经读完《流光知味》了,说起林海音的时候,我不知怎么会说到看似女名字,其实是男作家这样的话。说完这话,看到一两个学生有点诧异的感觉,现在想来是因为学生也读了书,而且读到了书中讲到林海音是女孩子的文字,但是我没往细处想。后来不知怎么的确定了林海音是女作家,我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竟然犯下了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我下定决心,当我和孩子们进行《流光知味》这本书的阅读分享时,一定要好好向孩子们道歉。
《流光知味》这本书精选了汪曾祺、丰子恺、林海音等30余位文坛巨匠的60余篇经典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光。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读后感:
感悟语言之美
这是一本散文集,在我认为散文的语言都是非常美的,有的是质朴之美,有的隽永之美,有的是思想之美。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却深得自然之妙趣。他的文字仿佛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例如他在描写昆明的风土人情时,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当地的美食、习俗和自然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
丰子恺的散文兼有平易纯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文字读起来让人感到从容不迫,仿佛在与一位老友闲聊,却又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例如他在《自剖》中,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书中的许多作品都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例如梁漱溟的散文,他以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和庄严。
这些名家们对幸福的观察与解读,也给人以珍贵的启迪。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告诉我们幸福其实就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例如老舍在《我的理想家庭》中,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理解,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感受人生百态
许多作家在书中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们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和童年趣事,让人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美好。例如林海音的散文,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回忆,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故乡的那份纯真和美好。书中也不乏对友情和爱恨的描写。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真挚的友情,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例如石评梅的《一片红叶》,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恋和无奈的离别。
学会生活智慧
汪曾祺在书中表达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他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要学会随遇而安,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这种心态不仅能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书中的许多作品都鼓励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论是身边的自然景观,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例如林清玄在《光之四书》中,通过描写阳光的香味和味道,唤醒了我们对自然的美好记忆,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美好。
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好几位名家都讲到小时候读书时的情况。比如张恨水,7岁“开蒙”读三字经,什么都不懂,就是乱嚷,而先生板着永远不开笑的脸,拿着竹板子在桌上直拍,拍的啪啪啪乱响,还要不停念,除了到先生那里背,不能离开位子。描红模子的时候要是和邻座说一句话,先生就会三个爆栗,还会拧耳朵、罚跪等。作者认为这样的读书就像坐牢!朱湘也说,背不出来,就要打手心。丰子恺也说,背不出,要用戒尺打手心,还要打后脑……那时候的先生教学,打骂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在,那是明目张胆地体罚,恐怕没一个老师能够不受责罚,严重一点甚至饭碗也不保。此一时,彼一时,不过了解一下名家小时候读书时的情况,真的挺有意思的,也特别让人难忘。
《流光知味》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本生活的智慧书。它通过30余位名家的笔触,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百态,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也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慰藉。无论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还是在闲暇的时光里,翻开这本书,都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找到生活的美好和智慧。
前一篇:2024,我在专业上做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