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说有技巧,家教解难题——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有感

(2024-07-24 17:01:43)

七月共读《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书名这么长,不多见;书名这么直白,很吸引人。这本书是我们团队阿顺推荐并进行领读的,阿顺有一对刚上小班的双胞胎儿女,现在的家庭,养育一个孩子有时候都会让整个家庭鸡飞狗跳,何况她要养育两个。研究更好的家教方法一定是她最迫切的,此书看书名就应该是很好的家教用书。再看介绍,确实了不起,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量第一名,竟然销售了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出版30年长销不衰。虽说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多了解点家教知识一定是有好处的,再说现在小孙子正好是需要教育的时候,学习一下,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呢!所以带着迫切学习的心态,我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
从7月初就开始读,总觉得时间充裕得很,所以读书进度很慢。直到最近几天才想起,我25号要外出,尽管书可以带着,但是带电脑写读后感不是很方便,所以必须在我出门前把书读完并写完读后感才行。于是带着这样的紧迫感,我真正进入了全身心读书模式。没加入叙事者之前,每月要读一本书,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一年我也读不了几本书,好多书都是读了个开头就不再读下去。但是现在对我而言,一月读一本书真的不难,难的是平时不下决心好好读,真要用心读,几天读一本书是绝对没问题的。就像这次,之前20多天才读了几十页,但是从昨天晚上开始到今天上午,我就把320页的书全部读完了,而且是认认真真一字一句读完的。所以给自己定下明确的任务,才能更好地落实到位,我想读书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应该是这样的。
这本书其实写的非常浅显,任何人都能看懂,这也许就是畅销不衰的原因之一吧!如果写得理论成篇,深奥难懂,只有专业人士能够看懂,面广量大的家长看不懂,受众面一定很小,也就不会那么畅销了。还有就是这本书实操性非常强,既把平时大多数人在家教中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了,而且把怎么样改正也说得清清楚楚,家长完全可以按照书上所写对照着进行。读这样的家教书,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自己的家庭教育,实操性如此强,这才是家长最欢迎的,这也一定是此书畅不衰的原因。
全书一共七章,前六章都是根据家教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策略等方面的教授,分别是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家庭教育难,应该是现时代所有人的共识。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孩子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是令人倍感迷茫的。很多人都很困惑,以前物质精神生活都很匮乏,但是孩子成长却都很顺利,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却出现了很多让人措手不及的问题,小则和父母老师对着干,大则出现抑郁甚至走上绝路。这到底是怎么啦?我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孩子的精神生活变化了,他们的需求也变化了,但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仍旧停留在过去,大多用的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方法,孩子无法适应家长的教育方法,家长也很难改变固有的教育理念,于是隔阂越来越大,冲突也在所难免,渐渐的,家庭教育问题就越来越大。当然,现在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也许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想家长的教育理念一定是其中最主要的。如果真的能够按照这本书前六章所写的去实行,一定会有成效的。
为什么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因为孩子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你以过来人的经验去指导孩子,你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你一定是抱着“我是为你好的”的心态全身心地付出,但你不是孩子,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指导,不是经验,而是自己的感受需要被接纳和尊重,这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安静专心地倾听,还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当然为了更好地共情,你也可以说出他们的感受,你还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这些做法难吗?每一条都很容易,谁都能做到。但是真正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还是经验主义为主导,权威主义在支配,我们的家长往往转不过弯来,因为他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读了书中的章节,面对现实碰到问题的时候。也许刹那间你还会习以为常地用到老方法,但是如果你认可书中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去尝试。这也是看书的收获,理念就是在这样的学习中慢慢转变的。书中讲到的许多参加学习的家长,都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们都听说过“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中国传统教育中,惩罚一定是非常主流的教育方法。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父亲拿着荆条或者棍棒惩罚跪在地上做错事的孩子,而且还大肆宣传,因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孩子就不再犯错,从此就学好有作为了。我们小时候,一旦自己做错事情,最害怕的就是被父母打。也就是因为害怕挨打,所以有时候想做坏事或者有出格举动的时候,会有所忌讳。一直以来,棍棒教育这样的惩罚都非常有用,现在的家长很少用棍棒,但是以惩罚为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的理念还是很难改变的。有的家长会认为,不惩罚孩子,他们就会逃避管教;有的家长认为,如果不惩罚,孩子就不知道自己错了,今后还会这样做……事实上,这还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的。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被惩罚,这时候占据自己主流的是真心诚意地认识错误还是对惩罚自己的人充满怨恨呢?即使是再理性的人,我想后者也是占据上风的,至于有些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那些真心认错、感恩惩罚实施人的场景,很多是经过文学加工的。我们必须真实地面对人性。成人都是如此,何况是孩子呢!本书作者的恩师吉诺特博士说,我们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我们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哪个父母不真心为孩子好,之所以要惩罚,就是家长们觉得惩罚一定能够帮助孩子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真心理解并接受惩罚并没有作用这个理念,家长们也一定会接受更加有效的方法。那么孩子犯错后,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请孩子帮忙,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立场,表明自己的期望,提供选择,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结果,这就是书中提供的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每一个方法也都很好操作的,只要家长有心,愿意去尝试,一定会有成效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从题目的字面上理解,其实就是一种沟通的艺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而要实现良好的沟通,说话的语音、音调、措辞都是非常重要的。书中有很多实例,讲的主要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说话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同样一件事情,你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孩子去做,孩子可能会置之不理,相反你以求助或者商量的语气要求孩子去做,孩子可能很愉快地完成任务。这种事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比比皆是的。最近几天,儿媳妇外出旅游了,所以我陪孙子的时间也多了些。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孙子要喝水,他会很着急地说“我要喝水!”我没有说话,只是朝他看一眼,他马上会说:“阿婆,我想喝水,请你帮我拿一下,好吗?”三岁的孩子,为什么转变这么快,其实这也是训练出来的。孙子一开始用“我要喝水!”“那辆汽车拿过来!”“这个地方我要搭积木,你走开!”的语气说话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二话不说,马上照着做,因为看到才两三岁的孩子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是欣喜的,而且自己的孩子,总是宠溺的,也总是有求必应的。但是慢慢地就发现,孩子说话没礼貌、霸道,已经形成习惯,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我们开始教他怎么有礼貌地说话。三岁的孩子,一学就会,但是一说就忘,所以我们总是不断强化。我想即使孩子每一次都忘,只要我们坚持,对他的说话习惯一定是有帮助的。当孩子用霸道、命令式的语气提要求的时候,我们不是批评,因为这么大的孩子,批评也许并不起什么大的作用,我只是用眼神提醒孩子该怎么说,孩子很快能够明白过来,这比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当孩子用请求的语气说出自己的需求时,我总是非常乐意地回答:”好的!“并马上去落实。情绪是会感染人的,孩子用不同语气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他应该是完全能够分辨好坏的。说话的方式方法得当,不光能够很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其实在其他方面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有用的,这也是阅读这本书给我的很大收获。
在此书的封底,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赫然在列,如何说,怎么听,都是有技巧的,认真阅读此书,家教难题一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期待更多的人能够阅读此书,也期待大家都能用此书提供的经验改变自己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