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自己死磕到底——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2024-01-31 16:11:21)

本月共读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最好的老师》。王老师的博文读过无数篇,他的书也读过很多本,真的是百读不厌。因为他的文字,既像是在与你聊天那样亲切,又能在不经意间提升高度,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表达能力。书中的每一篇章都能引发人很多的共鸣,总感觉就是在说自己的事情,但是自己没办法说明白的被王老师一点拨,就豁然开朗了。
书中有一篇《学会与自己死磕到底》,其中就讲到了我们团队,这是王老师参加我们团队三周年庆后的有感而发。王老师说“从最初的纠结为难到现在的从容坦然,一步步走出了望亭教师独特的读写成长之路。”王老师是最了解我们叙事者望亭团队的,因为我们的团队就是在他的引领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而在建团队之初,我这个领头人也是在纠结为难中走进读写行列的,当时的心路历程还犹在眼前。
2016年初,王老师发出利用寒假坚持一个月每天写一篇叙事的挑战,我就没敢参加。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这样的毅力,每天都要写教育叙事,而且当天12点之前必须发送,不发送就宣告挑战失败。这样的挑战真的是挑战,一是每天写,有那么多教育内容可写吗?曾经有那么一两年,我几乎天天坚持写,每天晚上做完家务事,在网上磨磨蹭蹭看看听听,往往10点才开始写点自己的东西,那时候总是会到凌晨睡觉,有时候写一篇不过瘾,还会接着写第二篇。虽说自己的文笔并不算好,但是由于坚持,总有可写的内容,而且自己的反思能力明显加强,明明不是教育的事情,但是就能够和教育联系起来。那时候要写一篇小文章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因为我一直觉得那是一种真实记录,不为发表,没有功利,所以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后来走上了现在的工作岗位,客观上压力大了,工作也忙了,工作性质也没那么单纯了,有时候确实没时间写,有时候有了想法也不能写出来,于是慢慢地懈怠了,一周写一篇,有时候甚至几周写一篇。慢慢地,笔头越来越钝,有时候明明有事情,但感觉没什么可写了。我知道,自己写的能力在退化,所以没敢加入挑战。二是寒假时间往往是大吃大喝大玩的时间,每天坚持写,我真的做不到。       
虽然我没加入挑战,但我一直关注着此次挑战。在王老师以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那些渴求成长的老师们的坚持下,此次挑战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好几家媒体 都开始关注此项活动,老师们写的叙事陆续被刊用,大家都感觉到了成长的快乐。一个月过后,“叙事者”团队成立,发展规划、运行模式等一一建立,观望一阶段后,我于3月第二周加入了团队,并于3月第三周组建了自己学校的叙事者团队,并集体加入“叙事者”团队。加入团队后,要求有所降低:每月前三周递交一篇自认为最好的叙事;每月读一本书,月底递交一篇读后感;每两周参加一次集体线上活动。尽管比挑战的时候,要求降低了不少,但是真要不折不扣完成,对我而言,还是有点难。每周递交一篇叙事,应该不成问题,每天写不行,每周写一篇也不算过分,我给自己的要求就是认真记录,不求辞藻的华丽,也不求结构的精巧,只求认真踏实写下来。 每月读一本书其实挑战还是蛮大的,不能算不喜欢读书,自己家里也买了不少书,但是读书的效率很低,读书的毅力也不强,往往一本书会读个几个月,有时候甚至读得半途而废。现在每月读一本,而且都是经典的书,不像小说那样好读。读完还要写读后感,真正读进去了,写读后感并不是难事,就怕读不完,读不进去。所以这个挑战我觉得很难,但我还是按照读书规划,把本学期要读的书全部买了回来,并且按照要求在硬啃。每两周参加一次线上活动应该并不是难事,但是时间是周末,往往会有无法抽出身的时候,所以这个真要做到也很难。我知道加入这个团队就要咬牙坚持,所以我至今还在努力坚持着。       
逼自己一下,也许就能获得成长的快乐;不逼自己一把,日子也就那么匆匆而过了。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为难中,2016年3月的第二周,我交了第一篇作业,成为了真正的叙事者成员。紧接着的第三周,我们的叙事者望亭团队成立。我们选择了9位工作一两年,两位工作四五年的青年教师,成立了”叙事者望亭团队“,并且举行了启动仪式。我们选出了张丽静作为我们团队的负责人,随后我们团队就开启了紧跟叙事者总部共读共写的日子。
一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我们团队跟不上总部的节奏的,因为总部那些追随者都是自觉加入的,原先就是一些读写爱好者,而我们的小年轻大多数原先没有读写意识,是被我们团队逼着前行的。我也理解大家会有畏难和胆怯心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不停地在我们的小群中进行鼓励,我也总是身体力行,力作榜样。我们的负责人小张老师也真是好样的,有活动会一次又一次提醒,要交作业了也会提早安民告示,哪一位提早交作业了,她会在群中鼓励,哪一位还没及时交,她会个别留言提醒别错过时间。为了总部老师便于统计,小张让我们把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先发给她,然后她进行汇总,最后再统一发给总部。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交作业的时候,我们俩在电脑前不停表扬这个,提醒那个,有的老师不在电脑前,QQ信息没回应,我们还给短信联系。当12位成员全部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作业的时候,我们非常自豪。有了第一次,以后就顺畅多了,基本不用过多提醒,成员们都会准时上交作业。
其间还发生了让我们异常感动的事情。暑假,我们团队的晶晶回老家徐州了,一天她给我留言,说自己生病多年的父亲过世了,老家有很多的风俗习惯,那一周的作业可能无法准时上交了,但是丧事过后,她会及时补上的。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震惊,但是因为远在徐州,我也只能言语安慰,我告诉她别考虑交作业的事情,处理好父亲的后事、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最重要。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周六小张发布汇总好的作业的时候,晶晶还是上交了作业。说真的,当时的震撼和感动是无以言表的。后来曹晓玉产假不停作业,曹丹萍大婚当天在被窝里用讯飞软件完成当天的作业等事迹既感动这我们,又引领着团队成员克服困难不断向前。
王老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才行走3年,如今我们已经在读写道路上走了7年有余,我们保持初心,一如既往完成成长左右,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现在的我们,又超越了初心,线下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还走进社区、家庭开展相关活动。
与自己死磕到底,最初的时候确实有点艰难,但是慢慢地,成长就在死磕中不期而至,我们团队的成员个个成为了优秀教师,我们的团队也获得了全国、省、市、区级的很多荣誉。
王老师说,死磕是走向成功的人必备的品质,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做到了与自己死磕,所以我很自豪,因为我们团队的成员都具备了走向成功的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