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待,彼此促进
(2024-01-20 14:13:19)
本周二下午,张家港常阴沙学校张校长、施校长带着他们的团队来到学校,我和几位校长带着他们参观了中医馆、图书馆以及望星园,随后回到会议室,我作了中医文化进校园的专题交流。两位校长对我们学校的相关工作特别感兴趣,说原本只是想来学习一下中医文化进校园的相关经验,没想到我们学校在阅读、作文等方面都有那么多成熟的经验,他们觉得很震撼,收获也很大,两位校长都诚恳地提出,以后要加强交流。回到学校后,他们又发来信息,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表示一定要多向我们学习。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接待,没想到他们来校后有这么好的反馈,我们也挺高兴的。
早在今年5月份,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我介绍是张家港常阴沙学校的张校长,说想到我们学校学习中医文化进校园的相关经验。常阴沙学校,没有去过,但听名字就知道应该是建在常阴沙一带的。建在那里的张家港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我很多年前就去过,知道那里在长江边,到处都是农田,相应的农耕文化做得比较好。
尽管我们在做中医文化进校园,但是自我感觉并没有做得怎么出色,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可以让他们学习的,所以很真实地告知他们我们的实际情况。张校长说,他们在尝试进行中医药文化项目,但是不知道怎么推进,省教科院的王博士说我们学校做得最好,所以强力推荐他们到我们学校来学习。
张校长的话让我有点吃惊。王博士,虽然没有和他有过深入接触,但是他的名声和威望我们都是知道的。最早知道他就是在市课程基地答辩活动中。由于我们一直在默默做魔方和中医药,所以开始申报课程基地的时候,第一次我们报了魔方,第二次我们报了中医药,有幸 的是两次都出线并且轮到去答辩。在答辩现场,王博士两次都在。其实下面的评委有好几个,其他几个都记得不是很清楚,唯有他,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轮到提问环节,他不像其他评委那样比较委婉,有时候我们即使难以回答,也比较友善,而他也许因为是博士的原因,又是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所以问的问题比较理论,而且可能性格的原因,他也比较直接,让我们这些一线答辩人员有些畏惧。没轮到的时候,我们都在心底默默祈祷,但愿自己答辩的时候不要让他作为主提问。而两次答辩,王博士都对我进行了提问,具体问题不是很清楚了,但是有两句话,我永远记得。那是第二次中医药答辩的时候,王博士说,去年你们的魔方转得我头晕脑胀,今年又来中医药了。听到这样的话,我也挺惊讶的,想不到一年之后王博士还记得我去年来答辩过,至于他是在表扬我们还是批评我们,其实还真的没办法确定,我只能理解王博士比较幽默,也让我紧张的内心得到了一点舒缓。随后他说:“你们实的方面什么都做到了不用多说了,但是做项目必须要来点虚的。”一般的评委是不愿意这么直接的点评的,但是王博士就是直言不讳,一语中的。这里的“虚”我们可以理解为理论,理解为顶层设计。确实,实在的我们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但是那些“虚”的我们实在太缺乏了,因为我们的项目都是自己在做,从没有请过专家指导,而我们又缺乏这样的理论功底,所以这方面我们就是很弱。尽管我们一时很难改变,但是王博士的话我一直记得,所以最近两年我一直在提理论建构、顶层设计这样的话语,也在设想寻求专家们的专业指导。
我就是这样记住了王博士,后来也听过他做过的课程基地方面的报告,了解到全省所有的课程基地项目都是在他手下过的,他就是我们省课程基地方面的第一专家。因为王博说过我们太缺乏理论,所以在我印象中,他对我们的课程基地的印象应该不是特别好。所以这次听张校长说是王博士介绍,我真的是有点意想不的。
课程基地专家推荐张校长他们到我们学校,我真的也不好推却了,所以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张校长说初定学期结束前带着行政团队来,具体什么时候再跟我约。
因为常阴沙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期结束面临中考等事项,行政也特别忙,所以暑假前他们并没有来。开学后,他们也没跟我们说要来,所以我觉得他们应该不会再来了。没想到就在前几天,张校长打我电话,说上周二准备带着行政前来学习。已经进入复习阶段了,孩子们也挺忙的,所以我告诉张校长不想让孩子们现场展示和介绍了,就有我们校长团队带着他们转一圈,然后回到会议室进行个专题介绍。
周二张校长带着副校长以及相关行政来了,我们没有作任何特别的布置,就是原先的那些内容,虽说是学习中医药文化,但是中医馆和图书馆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带他们经过图书馆,走过我们童漫和阅读展的时候,我顺便介绍了我们的童漫尝试以及阅读开展情况。没想到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听到我有上过多次童漫作文,施校长还问我要了我的课例。
在望星园参观的时候,我们也交流了很多,因为他们也有基地,而且在种植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所以看到我们的菊花种植园的时候,张校长主动提出,他们的菊花都是自己育种的,品类很多,明年他给我们提供菊花种子。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回到会议室,我把之前做过的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他们听得饶有兴趣,我们自我感觉比较浅显,但是他们说听了大受启发,也给他们今后如果操作指明了方向。在两位校长的交流中,我们也知道,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比我们做得深入,比如菊花育种,比如科学种植,而我们是活动比较丰富,而且形成系列,有一定的课程意识,这也是所谓的各有所长吧。两位校长告诉我们,他们已经是省基地了,而且三月份就要结项了,他们奇怪我们做得那么好,为什么没有申报省基地。我说我们不够格,他们很真诚地说,我们这样的基地远远超过省基地的标准了。感谢他们的赞誉。其实我们也十分清楚,这也是我们的弱点,很多省市级荣誉不去争,或者因为完全靠自己在琢磨,有时候即使有意识去争,也不出了线。看来今后我们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既要踏踏实实地做,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争取走到市里、省里。
一次简单的互动 ,既收获了友谊,又互通有无,让彼此的工作有了促进,感谢常阴沙张校长团队的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