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知识,做更好的自己——读《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成长》有感
(2023-06-26 16:53:30)这次共读的是《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800多页,又是一本厚得足以让人畏惧的书。好在这次有两个月共读时间。
读着读着,总感觉和我们以前读到的书不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是北京大学心理系使用的教材。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太广泛了,从生命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既有经典研究的介绍,又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呈现。每一个内容写得都特别细致,还有很多专业术语,说实话,我好多地方并不能看得很明白。但是阅读完这本书,对于了解备孕、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了解长辈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书中讲了很多备孕的知识,读得越深入,越有后怕感,因为自己在怀孕的时候对这些知识是一无所知的。当然,现在的小年轻,比我们那时候就懂多了。经常听见说,因为备孕,所以戒烟戒酒。但是我所看到的情况是,一旦怀孕成功,似乎就万事大吉,该抽烟的还是抽烟,该喝酒的还是喝酒。因为很多人的意识中烟酒对备孕是有影响的,但是书中讲得很清楚,即使怀孕成功,父亲喝酒抽烟对母亲怀有的身孕也是有影响的。看来,即使是现在讲究优生优育的小年轻,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而我呢,备孕的时候,老公没有戒酒戒烟,至于怀孕成功后,更加不可能再戒烟戒酒了。更让人后怕的是,在怀我儿子的时候,我竟然生了个疮,因为不能挂青霉素,所以一直保守治疗,但是也许体力不支的原因,有一天我全身竟然起了疹子。那时候完全没有跟怀孕联系起来,后来疹子退下去了,也就没当回事。可是书上告诉我们,孕妇一旦得了德国麻疹,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危害的。我不知道当时我得上的是什么疹子,万幸的是儿子现在健健康康。但是后怕是完全真实的心态。
想想我们那一代人,也算是接受过较多教育的,但是对于科学育儿知识真的知道得很少,而我的父辈、祖辈们,更是完全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经验进行生儿育女,所以那时候的优生优育率还是不高的。现在的年轻一代,接受的教育更加正规,媒体发达,了解的前沿信息也多,所以现在讲究的都是科学育儿。有时候一直感慨,我的儿子是在我不懂得怎么养育的情况下慢慢长大的,当然等到我接受的育儿知识多一些的时候,已经无法用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了,但是用这些知识来了解孙子的成长,还是挺有用的。
小孙子出生后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有一阶段,他总是离不了奶嘴。睡觉也必须含着奶嘴,等他睡着了,想把奶嘴拿走,他马上会醒来。那时候,大家都很焦虑的,怕孩子一直这样含奶嘴成瘾,影响以后的生活,尤其是我的公公婆婆,更加担心。后来,孩子含奶嘴的习惯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一切又恢复到了正常。还有一阶段,小孙子拿到东西就喜欢扔地上,大人说不能扔,他扔得更加起劲,每次听到物件扔到地上发出的声音,他显得都很兴奋。有时候甚至会想,这孩子是不是故意的,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最近阶段,小孙子最喜欢说的就是不:你说“宝宝好好吃饭”,他就说“宝宝不好好吃饭”;你说“我们一起来看书吧”,他就是“宝宝不看书”……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和大人对着干,有时候心理肯定也感觉不舒服。这本书上写的很清楚,孩子身上呈现的这些行为,其实是生长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只不过孩子不同,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而已,大人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我们的担心,其实就是因为育儿知识的缺失。当然,这样的育儿知识的缺失并没有给我家小孙子带来什么伤害,想来还是挺安慰的。但是在我儿子小时候,却真真实实经历过一件伤害他的事情。
儿子出生的时候,头发就不多,眉毛也淡淡的。满月的时候,根据习俗,得剃发、剃眉。本来就没多少头发的儿子被剃发后完完全全成了小光头。一般的孩子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新长出眉毛和头发,但是儿子一直长不出来,头发光光的,眉毛也不长。走出去,看到一个机灵的小光头,大家都觉得特别好玩,总是忍不住要摸摸我儿子的小光头。但是好玩归好玩,一直不长头发还真愁煞了我们。尤其是婆婆,看到人家孩子浓密的头发,她总是担忧,不知从哪儿听来的秘方,说老姜可以让头发长出来。于是婆婆不停地用老姜擦拭儿子的头皮。尽管我不是很认同,但是平时都是婆婆在带孩子,再说这也是老一代人传下来的,婆婆要试验就让她试吧。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我也不知道老姜擦拭头皮是什么滋味,后来和长大的儿子说起这事,儿子还心有余悸地说,奶奶一直用老姜擦拭头皮,总感觉很辣很痛,但是奶奶说忍一忍,头发就会长出来的,所以他也就一直忍着。现在想想,两三岁的孩子,头皮是多么娇嫩,竟然让他忍受老姜擦头皮的痛苦,也真的是愚昧啊!至于一次又一次用老姜擦拭头皮的效果,还真的没怎么见到,直到三岁以后,儿子的头发才慢慢长出来。当然,现在的儿子一头浓密的头发,出生时毛发的稀疏一点也没影响到他。其实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反正后来儿子的头发正常了,我们也不去深究了。读了这本书,我明白,孩子的毛发其实在娘胎中就已经决定了,后天的努力是没有用的。也就是我婆婆给儿子进行那么多次的老姜擦拭头皮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儿子到三岁以后才长毛发,是早就确定了的。但是因为知识的缺失,才会让小小的儿子受那些苦。
这本书讲到成年中期的内容的时候,还是挺有感触的,因为就是讲的我现在所处的阶段。至于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书中讲到的其实我都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回想自己这大半辈子,似乎没有太多的休闲。书中说我们这个年龄一般每周工作就是35—40小时,其余时间都应该是休闲的。对照一下自己,我的工作时间似乎远远超过这个。现在的工作压力太大,工作时间也太长,人到中年后期,本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却无法实现,也挺郁闷的。不过放眼望去,和我一样承受着很大工作压力的人也不少,也许这就是时代造成的。修炼自己,慢慢让自己解脱出来,过上正常的成年中期生活,这也是我一直期待并向往的。
这本书太厚,涉及内容太多,我只能做到浅浅地阅读,但是正如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苏彦捷所说:“这本书还有一个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我们做好父母,做好自己,做好子女。”虽然这是苏教授对自己心理系的学生来说的,但这也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无论你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了解孩子、了解父母、了解自己都是必不可少的。总之一句话,学心理知识,为的就是做更好的自己吧!
前一篇:感谢文字记录
后一篇:期待再次点燃生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