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中有美好,处处皆风景

(2023-02-11 14:02:17)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我的小古文课。我校把小古文放在地方课程中,用的是朱文君老师主编的《小古文100课》。很多年前,学校买了几百本给老师当教本,这么多年来,脚本也一直是循环使用。考虑成本,学生并没有发放课本。好在小古文都是简短的小文章,上课老师可以自己动脑筋把小古文呈现给学生。最初的时候,我是把小古文抄在黑板上的,但是尽管文章很短,抄还是要一点时间的,一节课的时间本来就不长,这样往往会导致课上得很仓促。后来我找到了每一篇小古文的PPT,上课的时候每个人都能看到,但是课后屏幕关了,学生就看不到小古文了,要想再读读或者复习一下就不行了。所以从上学期开始,我把小古文打印出来,裁成小纸条,上课发给孩子。因为小古文都很短,一张A4纸上可以打很多份,一个班也就只要几张A4纸就够了。上课的时候,孩子既可以看PPT,也可以看小纸条。上课过后,再让孩子把小古文粘贴在专门的本子上。这样一年下来,教过的小古文都能呈现出来,孩子们想要再读时也随时可看。
昨天备课的时候就想着要做这个准备工作,结果不知什么原因,备完课就忘了。最近的记性真的让人有点担忧。最典型的是手机总是忘拿。到楼下德育处、教导处等科室走一圈,转个身手机就会忘在他们那里。因为开学初要商量事情多,而且往往需要科室人员一起出谋划策,为了省得他们多人走动,所以往往是我到他们办公室,昨天楼下走了多次,手机就忘拿了好几次。最过分的是周二去局里开会,到开会地点我发现手机没带。现在的人手机已经成了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半天在外开会,没有手机,我的焦虑可想而知。今天上班,快到学校时,发现手机忘带了,于是只能返回去拿了再上班。幸亏我出门得早,即使返回去,时间也很充裕,否则要弄得上班迟到什么就尴尬了。中午在餐厅吃饭,说起此事,朱春兰也笑我总是忘拿手机。张丽静说,布洛芬吃多了,健忘了。“阳”了之后,我确实吃了好几颗布洛芬。至于药物是否会影响了记忆,没有科学依据,但我这阶段真的太容易忘记事情了。第一节下课,学生来看我是否在,我才想起要准备小古文的小纸条。于是迅速编辑、打印,好不容易紧赶慢赶,用几张A4纸把小古文打印出来,但来不及裁减了。
来到教室,我先把A4纸发到每一小组,让第一位同学帮我裁剪,然后传给本组其他同学。我还提醒,如果第一位同学没有裁剪工具,组上其他同学可以主动接下任务。但是所有小组的第一位同学都选择自己完成裁剪任务。一位同学说没有小刀或者剪刀,可以用尺子压住纸,然后沿着尺撕一下,照样可以完成裁剪。讲台边上的一个女孩子,只有一把三角尺,每次裁剪,她只能一半一半进行。我说让后面的同学裁吧,她摇摇头,说自己行的。看她那么专注,又那么热心,我就继续让她裁。可是还是因为尺子短的缘故,一张小纸条被她撕断了。在讲台边上的我很随意地说了一句:“哎呀,撕断了啊!” 她满脸通红,眼睛都不敢看我,看得出很是内疚。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撕断一张一点也没影响,因为每个组我都准备了7份,一共7组,她所在的小组正好7人,但全班并不满49人,其他小组完全可以调节过来。我准备等人数少的小组把小古文纸条返回到我这儿之后,再给女孩子那组的最后一个人。没过一会儿,女孩子已经把7张小纸条都裁剪好了,只见她把一张一张小纸条轻轻叠好,然后开始往后传。突然我发现女孩左右手各拿着一张小纸条,她努力拼在一起。我瞬间被感动!原来女孩把撕坏的小纸条留给了自己!这是我没想到的!我的正常思维是,那张被撕断的纸条应该废弃,女孩把纸条传下去之前一定会自己先拿好一张,最后一名同学拿不到小古文纸条,我会拿其他小组多出来的给他。没想到,小女孩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自己拿了那张撕坏的。
都说现在由于孩子少了,得到的宠爱多了,孩子反而变得自私了。平时看到孩子与孩子之间为了一点小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确实感觉现在的孩子为自己想得多,很少能替别人考虑,自然也会生出不少的担忧。但是今天,女孩在这样一件小事体现出的先人后己的品质着实让我欣喜,也让我感动。我赶紧将看到的情况告诉全班同学,并大力表扬女孩的好品质。当大家将赞许的目光投向女孩时,她的脸更红了,但目光不再躲闪,羞涩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她的喜悦。当我把其他组多余的小纸条给她的时候,她还腼腆地说:“没关系的,这张纸条拼起来还可以看的。”
因为女孩小小的举动,始终感动着我,孩子们也一定从女孩小小的举动中感受到了美好,所以整节课特别顺畅,我和孩子们始终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互动前行,这是我始终向往的课堂氛围。心中有美好,处处皆风景,真希望我们老师能始终带着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营造更加亮丽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