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矛盾——读《教学机智》有感
(2023-01-31 13:58:28)本月共读范梅南的《教学机智》,被称为当代西方教育现象学的经典之作。范梅南的作品,之前也共读过,离这次共读最近的是《教育的请调》。《教学机智》和《教育的情调》一样,都不是特别的大部头,所以读起来要花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还是蛮轻松的。
“教学机智”,其实我们平时经常会说到。我们听课的时候,如果老师在某个点上教学机智用得比较好,往往会成为过后评课的一个亮点;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教育机智用得比较好,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无论是教学机智,还是教育机智,对于教师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素养,拥有它,往往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所以看到这个书名,我还是很期待的,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关教育教学机智的法宝,这样无论是对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还是对学校教师的培养,都是有益的。捧读著作,发现一开始讲的都是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尽管教育教学机智肯定也属于教育学的范畴,阅读这些理论的东西,一定是有好处的,但是说实话,我还是更希望获得一些更加直接的有关教育教学机智的知识。一直阅读到书过半,才看到“机智”的相关内容。读着相关的内容,与自己经历的或者看到的一些教育现象结合起来,还是引起了一些反思。
书中讲到了很多学生破坏纪律,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有的老师争锋相对,有的老师缺巧妙运用机智。很显然,争锋相对的,即使利用教师的权威暂时把学生压下去了,表面看似安宁了,但是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机智的,不但巧妙化解了当时的难看局面,而且让学生真正得到了教育。当然,能够采用机智化解矛盾的,一定是经验比较丰富的,也是具有让人羡慕的教育艺术的。
幽默也是现代人也重要的一个素质,拥有幽默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平时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幽默往往是排在前面的,书中说幽默的机智创造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点我们应该都是有感受的,于永正老师课堂上的一个幽默事例,让我一直难忘。
“张宁宁,什么事?” 于老师和蔼地问。
“房栋他甩了我一脸墨水!”
看看张宁宁脸上,一点、两点、三点……共有十多点呢。
漂亮的女孩子,脸上那么多墨水点,谁看了都不舒服,更何况是张宁宁自己呢?此时此刻,我想大多数老师的情感天平会倾向张宁宁,于是一定会马上找来房栋,细心一点的老师问清楚原因,然后批评房栋。如果知道房栋是不小心把墨水甩到张宁宁脸上的,那就批评他做事不细致,并且提醒他以后不能粗枝大叶,同时也提醒班中学生要注意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再安慰一下张宁宁。如果知道房栋是故意甩的,那一定是狠狠地批评,房栋不承认错误是绝对不会罢休的,还会借这件事情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教育,让大家不要像房栋那样做这样的坏事。至于张宁宁呢,自然也是安慰一番。
批评肇事者、安慰受伤害者、提醒全体学生,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常规的,我们大多数老师都会这么做。
那么这样做会有怎么样的教育效果呢?无论是无心还是故意,受到批评的肇事者房栋总是不舒服的,表面承认错误,心底里也不一定会服气,说不定对张宁宁会有怨气,认为都是因为她告状引起的,说不定还会对老师有看法,认为事情并没有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老师批评过分了。这样的情绪说不定会影响房栋今后的学习、处事态度。至于张宁宁,虽然老师批评了房栋,但是她脸上被甩墨水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她内心还是不舒服的。如果因为内心没有得到真正安抚,回家还在父母面前委屈地告状。说不定还会引来家长的不服,说什么要是墨水甩到了眼睛里,眼睛受到伤害怎么办?说什么这是班级管理不善引起的,要追究老师的责任。这样事情就闹大了。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呢?我们最敬仰的于永正老师又是怎么做得呢?
于老师竟然不是先找肇事的房栋,而是先安抚张宁宁。“我们宁宁”,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张宁宁的距离,亲近感自然就不用说了。女孩子,谁都喜欢听表扬话,尤其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自己,“漂亮的脸蛋”,仅仅五个字,就一定能让张宁宁心里开花。明明是十多点墨水,于老师采用大事化小的技巧,说是“几点墨水”。更巧妙的是,“漂亮脸蛋”加上“”几点墨水“”,就变得“更美了”“锦上添花”了。尽管大家都知道脸上有那么些墨水是不好看的,但是老师这么一说,大家一定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的话语上,而不再纠结于脸上的墨水。张宁宁呢,确实也没受到深层次的伤害,如今受到表扬,自然也不再委屈。
“于老师一句幽默的语言,使宁宁破涕为笑。”
于老师用幽默的话语巧妙地解决了张宁宁心里的委屈,她这一笑,问题也就不再难办。
毕竟都是天真可爱的小学生,不用别人再多干预,张宁宁心甘情愿地去洗掉自己脸上的墨水了,说不定路上还因为于老师表扬她漂亮而暗自欣喜呢!试想,解开疙瘩的张宁宁,即使回家和父母说起这件事情,重点也一定不在房栋身上,而会突出于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以及对于老师的崇拜吧!这种情境下的父母,又怎么会引起对女儿同学、老师的不满呢?
一句幽默话语,巧妙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这就是教育机智。
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引发人思考的话题,有机会再慢慢品味,一定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