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次美的巡礼——读《美的历程》有感
(2022-11-29 21:51:53)本月共读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几个月前网上购买了这本书,56元,价钱不便宜。拿到书一看,精装本,状青色丝质封面,看上去挺精致的,非常像笔记本,挺让人喜欢的,怪不得比一般的书要贵一些。相较上月共读书目,这本书K本小了,也薄了,觉得一个月要读完肯定是小儿科的事情。所以在看到中国教育报上《瓦尔登湖》的读书信息后,我同时也启动了这本书的阅读。时间真的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就到月末了,眼看《瓦尔登湖》本月来不及完成了,那就索性放一下,反正那是可以慢慢读的。,但《美的历程》必须读完,所以后期我主要攻读这本书。
李泽厚的作品,我第一次读,他的名字我听说过,只知道他是一位比较厉害的人物,至于哪一方面厉害,倒也不是特别清楚。这次读他的作品,具体了解了一下他的简历,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家,著名哲学家、美学研究大师。在哲学、美学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树,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了解了李泽厚的简历,原先认为的本月读完《美的历程》是小儿科这样的想法一下子就消失了,相反心底泛起了嘀咕:这么厉害的人写的书我看得懂吗?自己仅仅是个中师生,连高中门都没进过,更别说是大学,所以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功底。工作后尽管也进修了大专、本科学历,但这对于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能有多大帮助,大家都清楚。尽管跟身边有些人相比,我也算读了一些书,但是所读的书也都是比较浅显的,一些稍高深的理论书籍就有看不懂的感觉。本身功底就比较浅,加上长期当小学老师,总感觉自己的知识在退化。正式翻开书本进行阅读,我的担心果然不是多余的。
读每一章节我读得都很辛苦,一是有很多不认识的字,有的字偶尔会看到,但不知道读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会打开字典或者直接在手机上查找,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字还不是一两个,所以也就放弃了,就这么连蒙带猜地看过去,实在不理解也算了。其次是书中有很多人物典籍和名句,还是那样,有的曾经看见过,但是并不是特别了解。这样的内容也挺多的,我也不可能一一去查找相关的理解。再有就是一些历史事件,模模糊糊知道一点,但都不成体系,因而书中讲到的时候总是懵懵懂懂。当然还有那些对艺术的理解,一直觉得自己是缺乏艺术细胞的,所以艺术欣赏能力极其低下。阅读整本书,虽然一字一句读过来了,但真能消化的,其实也不是很多。一边读一边嘀咕,自己的文学素养还是太低了,好多好多东西,知道的是表面。更多更多东西,连表面都不曾听过。
总为自己看不懂而有点惭愧。后来和阿顺交流,她说自己也看不大懂,心理多少有点安慰。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看不懂,南师大毕业的小年轻,也有我这样的困惑。
虽然我看不大懂,但是对于真正懂美学的人来说,《美的历程》却是他们的最爱。这本书在当时曾成为超级畅销书,销量就达到了几十万。李泽厚的学生回忆,当时他每到社科院哲学所上班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和他讨论问题,一直追随着他到食堂吃饭。这都是《美的历程》的魅力。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作者说这本书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是粗糙的随笔札记。当然这是作者的谦虚之词,本书从历史的源头,缓缓讲述中华民族对美的认识的演变,是一次美的巡礼。因为书中涉及哲学,史学,美学,还有文学,知识体系实在太庞大了,所以我看不大懂,但是李泽厚先生把这些错综复杂的东西糅合在一起,以独特的叙述语言,侃侃而谈,带领我们经历了一次"美的历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作者一一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一个人得有多大的文学素养、知识储备和思维体系,才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啊!
经常听说人要读一点难啃的书,读书也要适当离开舒适区,否则就很难得到提高。也许我平时就是太喜欢在舒适区进行阅读,一遇到难啃的书就有点畏难情绪,所以总是无法提高自己。阅读《美的历程》这本美学著作,再次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看来今后对于难读的书也要设法啃读。
前一篇:闹剧中见文明素养
后一篇:我们想安安静静地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