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上要多一些朗读

(2022-09-10 19:40:45)


我喜欢听语文课,尤其喜欢听课堂上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我总觉得能够在课堂上听到师生高质量的朗读,那是听课的一种享受。在我听过的课中,于永正老师课上的朗读留给我印象最深。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散文,可能会更多地运用朗读。但是于永正老师无论上什么课文,总是会声情并茂地朗读,而且效果都特别好。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商丘听于老师的《谈礼貌》,这是一篇说理文,大多数人上,都觉得比较枯燥,朗读应该都不会花太多时间,。但是于老师就是大量用朗读的方法,既把说理文的文体特征讲得清清楚楚,又把说理文上得生动有趣。当时我就对课堂上的朗读特别感兴趣,还就此写下了听后感。

于老师说他的朗读兴趣主要源于他的小学老师张敬斋先生。张老师教于老师的时候,每课必进行绘声绘色的范读。张老师一读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效仿,人人眉飞色舞,个个小脸通红。记得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好的课堂孩子要有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等四“小”表现,张敬斋老师仅仅因为出色的范读,就让班中孩子达到了这样好的课堂状态。所以当时的于老师等学生每篇课文都读得滚瓜烂熟。直到过去了很多年,张老师讲过什么,早就记不得了,但是他声情并茂的朗读永远记在于永正老师心中。更为可贵的是,张老师的朗读给于老师种下了一粒充满生命力的朗读种子,使于老师深深地爱上了朗读,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电台朗读长篇小说的朗读者,都成为了于老师的良师。阅读张颂老师的《朗读学》、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让于老师更加深信不疑朗读的作用。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后,朗读这粒种子蓬蓬勃勃地生长,以至于成为于老师课堂中一棵永不凋谢的更具生命力的大树。这既成就了于老师,也让于老师的学生受益匪浅。所以于老师说,作为语文老师,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都要十分重视朗读。

 

于老师认为,把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呀,理解呀,情感呀,语感呀,表达呀,都不是问题了。有学生说喜欢于老师的课,因为于老师朗读得好。于老师教的学生都喜欢朗读,水平也比较高。难怪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不止一次说:“听了于永正的朗读,至少可以少讲三分之二!”多么高的朗读评价啊!

于老师喜欢朗读,钻研朗读,并且在朗读上创出了自己的特色,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课成功的首要功劳是朗读。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自己。

我出生农村,一二年级在自己村就读复式班,二年级的我就当一年级的小老师。那时候不会教什么,就是带着一年级的小同学读拼音,读字词,也读课文。也许就是这时候,朗读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种下了吧。

而真正让老师注意我的朗读是初一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姓顾,是一名老民办转正的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所以喜欢叫学生起来朗读。有一次讲解一篇写景的小文章,我被老师叫起来朗读。其实那时候根本不懂技巧,全凭感觉,可能那天我真被文中的美景所感染,读到最后一个感叹句的时候,我读得特别有感情。当时顾老师就大加表扬,后来顾老师推荐我参加校级朗诵大赛。农村上到镇上就读的我一向是比较拘谨的,能被推荐参加全校大赛,真的是一件大事情。那时候也不懂什么,老师也没进行什么指导,参加比赛的时候我朗读的仍旧是那篇写景小文章。当时并没有得奖,但就是那次比赛,让我更加喜欢朗读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喜欢朗读的原因,反正随后的整个求学期间,我的语文一直是最好的学科。

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喜欢朗读,所以在语文课上我很喜欢朗读。每次朗读的时候,孩子们总是那么安静,很多时候还能看到他们欣喜羡慕的眼神。我曾经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利用5分钟读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生们可喜欢了。因为喜欢听我朗读,发生了学生硬要我拖堂等感人的事情。那段时间,学生的生命状态也完全不一样。我从没要求大家买书,但是因为喜欢边看着书边听我朗读,班中人人拥有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曾经因为大家都有书想让他们自己看,但是孩子们不同意。每到下课前5分钟,他们就会提醒我朗读《爱的教育》。对学生来讲,听读我每天的朗读,是他们最大的享受。

可惜现在的课堂上,很少听到师生像样的朗读。一是很多老师不会朗读。平时听课,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对于句段的训练会进行朗读,通常的办法就是叫一个又一个孩子朗读。但毕竟是孩子,有时候就是无法达到该有的情感,这时候老师们会一次又一次进行语言指导,但是有时候越指导,越让孩子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过后找老师交流,我总会说:“如果你示范读一下,那不是能解决很多问题吗?”我们的老师很多会腼腆地说:“我怕自己读不好,不敢读。”确实,现在的师范大学教朗读的可能不多,现在的老师,能深情并茂朗读的也确实不多。第二个原因也跟现在的应试教育有关,很多老师没有充分意识到朗读的作用,一味讲解、一味刷题,取代了学生的朗读。其实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是死的,而朗读能使人感受,是活的,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深处,比过多的琐碎分析会强很多。

上学期,学习强国发起了朗读课文的活动,我要求叙事者团队成员人人参与,就是希望我们的老师通过参与活动,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从而在自己的课堂上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朗读,也引领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朗读。

真的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多一些动人的朗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