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沟通技巧,助孩子成长——读《父母效能训练》有感
(2022-03-31 15:47:05)本月共读书目是戈登博士的《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的同时,困惑时时在,我们到底该怎么做父母?真的感觉不会做父母了,而且书中好多内容要想让现在的父母照着去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边读书,我还一边自责,我以前用很极端的方法养育孩子,虽然孩子没出什么大错,但孩子成长经历中我们和他的一次次冲突,以及孩子现在的性格弱点,确实跟我不当的教育方式是有关系的。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有时候感觉很迷茫,读了这本书,也让人产生顿悟感觉,书中分析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确实是有问题的。
读书中有困惑,读书中有自责,读书中有顿悟,其实真的是在十分纠结的状态下读完整本书的。但不得不承认,认认真真读这本书,对做父母一定是有启发的,因为书中讲了太多太多亲子关系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所以不但是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都有参考价值。
1.青春期孩子并非一定逆反。
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一些叛逆行为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这归结为逆反期所致。从对自己孩子以及身边的孩子的观察所得,大多数孩子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一初二阶段会有一段逆反期,高中二年级开始也会有一段逆反期。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两段逆反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时候,我还会劝说老师或者家长,要理解逆反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并且期盼孩子的逆反期早点过去。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青春期孩子并不一定会出现逆反期,关键在于家庭采用何种解决冲突方法。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渴望独立,而父母往往采用几乎被全世界父母所采用的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法,于是孩子就产生了对抗心理,叛逆行为也由此而产生。假如父母学会使用文中所讲的一些新的方法来解决冲突,家庭中的混乱和矛盾
就会成为例外。孩子的叛逆期就不复存在。当然,父母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是打破固有的观念,尝试接受新的教养方法,不断改善亲子关系,减少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这是任何一个家长都愿意看到的。
2.学会使用“接纳性语言”。
身为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家长与孩子多进行沟通时,很多家长都会无奈地表示,孩子什么话都不跟他们说,在他们面前孩子显得很冷漠,但是孩子与同学或者其他同年龄人相处,却又说不完的话。这种现象似乎很普遍,于是我们又会把这归结为孩子成长中的一种必经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家庭,有的家庭的孩子即使是在青春期也是跟父母无话不谈的。其实这跟父母平时使用的语言是有密切关系的。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如果想要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有出息的人,诀窍就是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你现在不能接受的,于是很多家长使用的是“不接纳语言”,致使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中充满了评价、责备、批判、教训、教化、警告和命令。而孩子长期处于这些不接纳语言的负担中慢慢地跟父母之间就筑起了心墙,于是拒绝和父母分享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孩子感到与父母交谈对他们没有帮助,甚至常常感到不安全,结果很多父母就这样失去了大量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机会。
与“不接纳语言”相对的自然是“接纳性语言”。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以为,一旦表现出对孩子的接纳,孩子就不会进步,甚至产生骄傲的情绪,因此即使对自己的孩子很满意,父母也不大愿意使用“接纳性语言”。其实,父母学会使用“接纳性语言”,孩子也会打开心扉,他们觉得无论自己说了什么或者有任何想法,父母都会接纳他们,它让孩子们乐于把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告诉父母。这样亲子沟通也就不会出现那种距离感、冷漠感。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一旦父母懂得如何通过语言传递对孩子的接纳,他们就拥有了一种能制造惊人效果的利器。他们能协助孩子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他们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发挥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他们可以让孩子更快地从一个依赖性的人成长为独立自主、掌控自己生活方向的人;他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解决自己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种种问题;他们还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力量,建设性地处理伴随孩子童年和青春期的失望及成长之痛。
使用“接纳性语言”不但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谐家庭关系,还能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么大的作用。作为家长,真的一定要有使用“接纳性语言”的意识啊!
3.学会使用积极倾听。
大多数父母会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粮食还要多,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要多,自己是过来之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教训,所以当孩子发生问题与自己交谈时,往往本着让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的目的,很自然地要给孩子提建议,或者把问题的解决方案告诉孩子。如果你的方法适用于孩子,确实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多时候,你的人生经验与教训,是不适合孩子的,你的意见建议没能让孩子解决问题,适得其反的,孩子就会产生情绪问题。其实,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最好的做法是积极倾听。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所需的只是一直充满同理心的耳朵,或者说是一个听众而已。有时候积极倾听能做的,仅仅是帮助一个孩子接纳一个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的情况,帮助孩子表达他对于某种情况所产生的情绪,把那些情绪释放出来,并能使他感到有人可以接纳他的这些情绪就可以了。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在离开妈妈的时候会大声哭泣,这时候如果你用安慰或者威胁的方法不许孩子哭,即使孩子暂时停止了哭泣,但是过一会儿还是会哭,或者孩子始终处于不高兴之中,严重一点的,孩子还会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这时候正确的解决方法是采用积极倾听孩子情绪的方法,可以对孩子说
“妈妈不在你身边,你很想念她”“你不喜欢妈妈离开你身边”之类的话语,也可以用孩子平时喜欢的一些玩具之类的东西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让她停止哭泣,并高兴起来。家庭中面对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如果能够使用积极倾听,家也可以神奇地变成一个能够让父母与孩子深入探讨孩子遇到各种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的地方。
其实,何止是家庭,在我们的班级中,班主任也需要用积极倾听来解决问题。“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骂我了!”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告状声,尤其是低年级,有时候孩子还会因此而大哭。作为老师,无法用“他骂你,你也骂他”“他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孩子也不是需要骂他、打他。其实这时候大多数情况老师只需要积极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一下这个孩子,合理提醒另一个孩子就可以了。因为孩子之间的这种打骂很多时候都不是故意行为,而被打被骂孩子往往只是一种情绪宣泄而已,有了老师的倾听,有了老师的安抚,他就得到了情绪缓解。
积极倾听不光适合于亲子、师生之间,夫妻之间、同事之间等等都适合。学会积极倾听,在各种场合都能取得很好的沟通效果。
这本书中还讲到了“我——信息”“没有输家”等亲子沟通技巧,要想实现亲子沟通顺畅,家庭关系和谐,养育健康成长的孩子,认真读这本书,一定是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