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里的的“狌狌”是艾鼬

(2018-05-01 18:48:38)
标签:

山海经

狌狌

艾鼬

《山海经·南次一经》原经文:“南山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狌狌,即艾鼬。别名艾虎、地狗、两头乌、臭狗子。艾鼬是鼬科鼬属的小型毛皮动物,体形象黄鼬,但比黄鼠狼小,身长30-45cm,尾长11-20cm。栖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灌丛及村庄附近。喜近栖生活,洞居,黄昏和夜间活动。艾鼬主要以鼠型啮齿动物为食,是鼠类的天敌,能有效控制农、林、牧业的鼠害,属于珍希动物。

http://s8/mw690/001zkGSjzy7k7QLQY9Fd7&690

http://s2/mw690/001zkGSjzy7k7QNcbBf21&690

http://s14/mw690/001zkGSjzy7k7QNTOUdfd&690

“狌狌”为什么是艾鼬(艾虎、地狗、两头乌、臭狗子)呢?

其一:“其名曰狌狌”。“狌”(Shng),古同“鼪”,俗称黄鼠狼,即黄鼬。黄鼬古称鼪、黄鼠狼、鼠狼、地猴、艾猴。

http://s7/mw690/001zkGSjzy7k7RCUUw666&690

http://s3/mw690/001zkGSjzy7k7REIvtgd2&690

《神农本草经》:“鼬,一名黄鼠狼。又名鼪鼠。又名地猴。”

郭璞注“鼪”:“江东呼鼬鼠为鼪,能啖鼠,俗呼鼠狼。”

《尔雅•释兽》:“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鼪。音牲。”

《本草纲目》:“按《广雅》,鼠狼即鼬也。此物健于搏鼠及离畜,又能制蛇虺。”“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

显然,“狌”(Shng),就是“鼪”,即黄鼬、黄鼠狼,俗称黄皮子。

http://s6/mw690/001zkGSjzy7k7RIKNQ9d5&690

其二:“其状如禺”。“禺”是什么?《说文》曰:“禺,母猴属,头似鬼。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亦曰沐猴。”

说“禺”是猴子不能说是错的,但范围太小。《尔雅•释兽》有“禺属”,包括的动物相当广泛。在古代,凡是生活在水里、地穴、山洞、树上的动物都是“禺”。而黄鼬古称地猴、艾猴。

其三:“白耳”。黄鼬不是白耳,但艾鼬的耳背及外缘为白色,即“白耳”。

http://s16/mw690/001zkGSjzy7k7RMglEbaf&690

http://s11/mw690/001zkGSjzy7k7RQZO66ba&690

其四:“伏行人走”。“伏行”,即艾鼬象狗那样地匍伏着、藏着、东张西望着行进,也可理解为行进的姿势象“伏”字的古文字型。

http://s11/mw690/001zkGSjzy7k7RUrDK28a&690

http://s4/mw690/001zkGSjzy7k7RW5FQL03&690

http://s10/mw690/001zkGSjzy7k7RXrIStd9&690

http://s7/mw690/001zkGSjzy7k7S2dMMK46&690

http://s4/mw690/001zkGSjzy7k7S4pNiHc3&690

 

 

 

 

 

其五:“食之善走”。《中国药用动物志》:“艾虎肉,祛风;镇痉;活血通络。主治癫痫;瘫痪;半身不遂。”即“食之善走”。

最后,狌狌(Shng Shng)就不能读为猩猩( xng xng)。“生”和“星”字完全不同,狌狌(Shng Shng)和猩猩( xng xng)是两个不同的野生动物。“狌狌”是艾鼬,而“猩猩”是果子狸。

http://s3/mw690/001zkGSjzy7k7ScxSZI82&690

 

结论:“狌狌”即艾鼬。别名艾虎、地狗、两头乌、臭狗子。

http://s10/mw690/001zkGSjzy7k7SfEkMFc9&690

http://s12/mw690/001zkGSjzy7k7ShjdHl2b&690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