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此本书后,总结如下:
一、中医是不是属于科学?
此问题前题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那么,中医有没有其客观规律性呢?
有,建立在经典理论上的辩证论治就是属于客观规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因为不同疾病的发生有其不同的客观规律,中医对疾病总是有着不同的病理、病机论述和治法、用药。当然中医治病的客观规律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用现代仪器全面验证,但不能因此就说中医不科学。
二、中医治病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处方?那么如何来衡量出谁的处方最好呢?
如果仅从开出不同处方来论,那么西医也是如此,更何况中药范围从人参至鸟粪,只要知道其性,大自然中多数物体可当药。如果从治法上来看,相同水平的中医开出的处方基本接近,所以这仅是医者的医术问题,再者派系也有关系。但不管如何最终能治好病是最重要!至于谁的处方最好,在现代仪器无法验证情况下,只有通过:1、医者对这类病症的疗效来看,2、最终患者服后来看。
三、中药的毒性问题?
自从《神农本草经》将药分上中下三品,称上品无毒,中品无毒或有毒,下品小毒或大毒以来,中医治病历来是遵守:辩证论治,大病十去七,没有过份约束于毒与无毒之中。至于另一种“毒”的称法,也就是中医人仕常引以为论:相对的毒性(副作用),药不对症,人参也是毒。所以有了二种毒性称法,即绝对毒性与相对毒性(副作用),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从目前来看,导致中毒原因多是剂量及时间上,即一次剂量和总和剂量,如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木通,某些不中不西医家、不懂医道的患者、辩证不准确的医生使用之,而将最终责任扔给真正的中医。
2、不要用相对的毒性(副作用)论点来掩盖绝对的毒性,由于中药范围太广,某些中药不可能不存在毒性,这种所谓的毒性,即以正常人服同一种中药同一剂量而中毒为标准。比如每天吃的米饭,这米饭也是药,与相同剂量的生姜,服之就有明显的区别,但生姜同附子比,情况又不同了。
所以某些中药是有一定毒性的,关键在于剂量大小及时间长短,有绝对毒性的中药去大病之七即可。
四、中药是否用现代研究的结果来应用?
中药的应用目前有二种:即传统按比类取象法,现代按化学成份分析,我不反对按化学成份分析来应用,但主要还是需要(起码80%以上)由传统法来应用,不然不姓中。不是说化学成份分析不对,而是不全面,比如5年人参为何差于10年人参呢?都含有人参皂甙;不同中药组成一方相互产生的作用如同DNA的组成结构一样复杂,故按现代技术无法分析全面。
五、中医教育问题?
我很赞成邓铁涛大师的意见!学中医真正学得是文化,没有传统文化知识无法成为真正的中医,所以学医之前就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本,另外一点,学中医学得是“仁”,没有“仁”字,即使医术再高明也不是个好医生,所以选择学生先要过这二关,如此才不会鱼目混珠。
六、中医发展问题?
中医发展不是用新理论去替代旧理论,而是补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寒者温之,表者解之”等是无法,发展主要在于辨证论治完善,由于无法同理论一样有一标准性(即一人十方),这在一段时间内是需要,但到一定时候尽量统一,不然过份相互坚持,相互抵扯,造成一盘散沙。另外,中医吸取西医时,不要由于诊断仪器比四诊有优势而过于依赖,中医治不少病是依靠第六感觉,望闻问切是绝对少不了的,“医者意也”。
七、中西医结合不良现状?
中医当然要结合西医,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西医的优势也当看清,尽管理论幼稚,但辩病方法还是有其长处,起码听诊器就完全比中医有优势。目前中西医结合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于:用西医辨病方法结合西医分析的中药来治病,比如某某中药抗某某细菌,软化血管硬度等。这样中西医结合最终导致好的疗效西医学去,不好扔给中医。
八、西医发展误区?
西医的发展一直基于解剖,但太过于依靠解剖,导致新的理论替代旧的理论,如细菌说替代组织说、细胞说替代细菌说、DNA说替代细胞说,真不知道将来什么说替代DNA说呢?理论上有最小说,但实践中无法得到绝对的最小,只有相对的最小,这是其一;其二:人体属于复杂结构,许多复杂事物的规律是非线性,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而掌握各种条件相互变化,如同中药之间相互作用一样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