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简单质朴,内部奢华讲究——这是对古埃尔宫(Palau
Guell)最好的概括。
高迪为巴塞罗那贡献了7个世界文化遗产,古埃尔宫也是其中之一。但因其从2004年起就一直在整修,因此近些年来过巴塞罗那的游客很少有人能一睹真容,最近它才刚刚重新开放。我从米拉之家出来后,对于高迪的印象感觉不错,就准备前往古埃尔宫探个究竟。

起初我一直以为古埃尔宫就是古埃尔公园,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尽管翻译成中文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实几乎就是“城门楼子”和“肩膀头子”的关系。它比古埃尔公园的建造时期还要早,是为银行家和慈善家,也是他毕生最大的资助人古埃尔所建造的私人住宅。1885年,古埃尔先生希望在闹市区建造一所住宅,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高迪只有34岁,1888年建造了这里,而古埃尔公园,建造于1900年。1945年,古埃尔先生的子女将住宅出售给了巴塞罗那议会,附带的条件是“永不拆迁,保持原状”,因此才能保留至今,让今人有幸一睹其风采。
古埃尔给高迪的建筑预算是——无上限。因此,如果想看真正土豪的家,就来古埃尔宫吧。
古埃尔宫就位于兰布拉大道旁边的小巷里,乘地铁L3(绿线)到Liceu站下车,出来问问就知道了。
入口处两个巨大的抛物线拱门,左边上方有字母“E”,右边有字幕“G”,是古埃尔名字的大写字母。
门票10欧元,也不算便宜。

中间的铁艺老鹰下方配有百合花。

外表确实其貌不扬。


厚重的木门,辅以精致的铁艺装饰。这扇门后面,是通往地下室的马厩。


由于是在市中心,因此是不带有花园的,更别提有地方停车(马车)了,因此地下一层被建为车库,马车来到这里可以直接进入地下的马厩。


从地下室上来,这段楼梯,通往楼上的住宅。


所有的墙壁都是大理石,配以无数的铁艺装饰,每个细节都倍显精致。

看到厅内有一面大镜子,自恋的我免不了一通自拍。

回廊的玻璃窗上有古埃尔先生的名字大写字母E和G

天花板上精细的木雕。



古埃尔宫不仅是私人住宅,更是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因此,必不可少的,是有一间大型的餐厅会客。

护墙板上的木制雕刻。


楼梯全部用大理石建造,辅以镂空的木制雕刻扶手。

大天井的顶部。



下面还有一个神龛。

精致的皮椅。


就连墙围也都有这些精致的花纹。



大理石壁炉。

然而,就在我兴致勃勃地拍古埃尔宫内部的装饰时,突然发现,在尼姆出现过一次的情况,又出现了!
相机变焦杆失灵,开机就自动对焦了,成定焦相机了!
反复开机关机几次,还是不行,不能推出镜头去了。
估计是相机累了,只能关上。
关一会儿再开机,还是不行,不过成像效果还凑合。





上到屋顶,这里与刚才去的米拉之家屋顶异曲同工,都是如此奇形怪状的烟囱。

其实,这样设计烟囱,是为了让光线射入长条形的窗子,然后折射入天井内,增强市内的采光。



别看相机出问题了,心情此时还好,心想说不定相机就是累了,一会儿自己就好。

相机出现了问题,心情自然打了些折扣,不过,我后来自己都惊讶于相机坏掉却未影响我后来的行程,反而变得没有压力,没有累赘,更悠闲地走走停停。
但我确实不太喜欢古埃尔宫的风格,也许是因为它太暗了,或者说,整体内部的色彩太昏暗了。我还是更喜欢类似于巴黎歌剧院内部那种恢弘大气的法式奢华建筑,就像我所写的:那绝对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这里是巴黎(16)——巴黎歌剧院
我就说我跟高迪的东西八字不合吧!昨天去圣家堂下雨,今天来古埃尔宫相机掉链子,那就先别看高迪的了。前往下一站,米兰球迷去诺坎普砸场子去!
加载中,请稍候......